今年又是沒有年三十的一年,多年來對於有沒有年三十都不求甚解,小時候以為是大人說了算的事,後來終於忍不住好奇,查一下資料,才知道為何好像每隔幾年就沒有年三十……

原來,有沒有年三十,是由農曆臘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所決定的。何謂大月或者小月?原來我們中國農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虧圓缺變化的周期安排的,稱為「朔望月」,而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不足30天,亦非整數,可是從古時開始一個月的天數就必須要用整數來表示,因此聰明的古人就用了一個折衷的方法,就是設定小月為29天,大月為30天,讓曆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又因為必須讓農曆每月的初一是朔日所在,所以要按照兩次出現朔的間隔天數來定大月和小月。兩朔間隔30天就是大月,兩朔間隔29天就是小月……

因為大小月的安排不是固定的,所以就得看看曆法安排如何,這也是為甚麼有時候某些蛇年有年三十但恰巧癸巳蛇年就沒有……

缺了年三十的新年,好像總是缺少了甚麼,家庭主婦少了一天預備新年的日子,人們少了一天期待和醞釀玩樂,就連開花市檔發新年財的,也少了一天賺錢機會。雖云年廿九其實就等於年三十,但人們心理感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新曆2月多了29號我們不覺得有賺,但是農曆少了年三十,卻好像感覺虧了。為甚麼古人不發明個年三十一來讓我們多賺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