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為新劇《末代御醫》進行拍攝工作的敖嘉年,拍畢後隨即接拍另一套武打劇。大熱天時,演員穿齊裝甲、舞刀弄劍,絕不輕易;但對嘉年來說,完全無難度,事關已有多年習武經驗的他,舞刀弄槍實在容易,絕對有板有眼!對於與武術的淵源,他只有四個字:「緣分」、「熱愛」。

現時敖嘉年平均一星期最少兩次上武館練習及幫手,他坦言想盡力將僅存的「猴拳」和「劈卦」熟練,讓中國的傳統國粹得以傳承。

要將猴拳耍得好,當然要把猴子的神情演繹出來,由單腳站立、地上翻滾,做到步子輕巧迅速,身子靈活,少點苦功都不成事!

嘉年最愛耍娥媚刺,貪圖它簡單的外形,卻可以招招快、狠、準!加上攜帶方便,有利隨時練習。

除了勤練武術,嘉年平時亦相當注重飲食健康,食物以清淡為主,多進食紅米、一星期至少二至三天自行煲湯水,最愛粉葛湯、苦瓜湯。

自小與武術結緣

約7、8年前,敖嘉年在機緣際遇下結識到中國傳統國技總會的周強師傅,自此苦練北派功夫。被問及何時對功夫產生興趣,他指自小就已和武術結下不解之緣,但就由初時「被迫」到後期變成發自內心的「熱愛」。「家父是習武之人,主打南派羅山派功夫,故小時候每當我放學回家,就着我苦練出拳、紮馬等基本功。偏偏當時只得8、9歲的我,嫌這些基本馬步單一、辛苦,寧願玩乒乓波、踩單車、玩滑板、現已『失傳』的雪屐,甚至學跆拳道等多項運動。」的確,試問一個正值好動活躍之齡的男孩子又怎會有耐性企定定紮馬?直至後來,受李小龍電影薰陶,嘉年才逐漸對武術感興趣。

習武能強身健體人人皆知,但對具習武底子的嘉年來說,更有助他擴闊戲路。「我們練習拳術時,在眼神、精髓上都要完全呈現出來,某程度也是在鍛煉演技。因為拍戲同樣講求演員的眼神和動作,要將角色演活出來。其次,習武更使我身手變得輕巧靈活,有助擴闊自身的戲路,特別是接拍古裝武打戲。」

猴拳劈卦套路廣

在我國百多種武術當中,敖嘉年先後接觸過不同派別,最終「情定」北派的猴拳和劈卦。「我喜歡猴拳和劈卦,原因是它們講求實際、直接不花巧;其次我本身酷愛兵器,當我得悉北派功夫原來有林林總總的兵器時,深感雀躍,亦因此對這門派的功夫興趣漸大。」

「猴拳、劈卦」聽落只得兩項,但所包含的套路(拳術、刀術、劍術、棍術、槍術)卻多不勝數。在芸芸套路當中,敖嘉年又喜歡哪款套路呢?「目前為止,兵器大約學了10套以上,拳術則多於30套。當中最為熱衷的是『娥媚刺』,兩支貌似『冷針』的娥媚刺,刺的中央有個小圈套用以套上手指來轉動。雖然此兵器造型簡單,但齋是單手轉動已相當有難度,不過就招招實用兼有型。加上攜帶輕便,變相我可以隨身攜帶,閒時即套上手指練習。至於長兵器方面,則較喜歡蛇矛槍和朴刀。其實,還有許多兵器我都很喜歡,如三節棍、九節鞭、雙手劍……」嘉年如數家珍地述說。

習武講求耐性毅力

正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練習,更何況武術?嘉年表示,平均每星期至少抽兩天往武館練習。「我們(學員)每次來武館,先由鬆筋做起,大字馬、一字馬、紮馬,再用藤條練習飛腿、騰空跳躍的動作。待具有一定根基才可以跟師兄學習各款套路和拳術。」

除了上武館跟師傅學習,嘉年閒時也會在家苦練。「家中收藏的兵器絕不比武館少,工作回家一有時間便拿出來『耍』幾下。一般會先耍太極,然後才去練習各款套路。就算不拿任何兵器練習,亦要堅持耍太極,耍完出一身汗當做運動。」他坦言,練武術是一門講求自律性的運動,若逢上堂才去練習,根本難以成型。「練功夫非一兩年的事,因為單是一種門派已經有多款套路,除了耍招式,更重要是練得『入形入格』。所以習武好講求紀律性(Discipline),甚至要逼自己練習;倘若你中途放下或半途而廢,就會逐漸生疏、退步、忘記。待你想重新拾起,又要先從基本功練起。」可見習武之人永無「完」的一日。

只有熱愛才有動力

習武數年,至今仍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敖嘉年解釋學習武術純為興趣,不過當某款套路經苦練後仍不達標的時候,也會萌生放棄的念頭。「以耍猴拳為例,為模仿猴子的神髓,要經常在地上翻滾、單腳站立,雖然只是該拳式的基本功,卻非常艱辛,尤其是模仿不到牠們的形態和神髓時,難免感到洩氣。此時師叔就會訓話:『這麼輕易便放棄?你以為武術好容易就練得成嗎?』想深一層,的確每一個前輩都會經歷過這個階段,於是重拾初心(感興趣、熱愛),堅持下去!」

另外,練武生涯中,要數經歷較深刻的一次則是「工業意外」。「前年在家手持電鋸修理鞋櫃時,誰知錯手弄傷右手手指神經線,醫生甚至斷言僅餘7成觸感。當時非常擔心往後日子能否再有力去手持兵器,其後花了大半年時間做物理治療、服食止痛藥,期間只能耍太極,待右手能重新使力時才得以重拾兵器。」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傷勢仍記憶猶新。「幸好沒有將神經線弄斷,否則就要跟至愛的兵器說再見。」要將擱置大半年的習慣重拾,嘉年多番強調只有熱愛方能有動力去堅持習武!

被問到習武的目標時,嘉年則感慨地指:「『猴拳』和『劈卦』在祖師爺的一代,有百幾款套路,來到我們這代,只餘下五十款套路。作為中國傳統的國粹,我不願看見它們失傳,惟有盡自己能力將它們練好,將來教授師弟師妹,讓這門功夫得以傳承下去。」

專家之言:武術剛柔並重 強身健體

「武術」兩字,包含的卻是我國歷代國粹。由基本功紮馬、出拳到舞刀弄劍,全部都需要時間苦練。中國傳統國技總會的周強師傅表示,古時學武出路廣,從事教功夫的師傅、考武狀元、做保鏢;現今卻彷彿只餘下「強身健體」一個誘因。

「練習基本紮馬,學員需要集中精神、專注;運用兵器或耍拳時,就講求力度、速度和準繩度。到耍太極時,則要求心靜。足見武術講求剛柔並重。」而練武另一大「特色」乃是長期不開冷氣機,周師傅認為新一代多是「低頭族」,長留冷氣房間又少做運動,在沒有冷氣機的環境下練武,方能進行深層呼吸,吸入氧氣,讓頭腦保持清醒,同時排汗,促進新陳代謝。「除此之外,習武之人應從武術中『術德兼收』開始,除了技術上的掌握,品德上亦相當重要!我希望學員是懷着感興趣的心態,專注用心去學習和追求武術,但最重要是抱正直的心去學習,用武術去鍛煉體魄,而非作打鬥之用。」

因材施教 練武練到老

人人體格有異,單是「猴拳」、「劈卦」皆套路繁多,師傅會要求學員由基本功練起,先學拳術後學兵器,並會根據學員體格安排合適的套路,如身形矮小的,練猴拳較為有利,因為在地上翻滾會較容易;身材高挑的則推薦練刀槍。周師傅還說,他的學生男女老幼皆齊,老年人或女士多學太極強身,所以話只要有心,年齡根本不是問題!

文:Zita

攝:Bowie、資料圖片

場地提供:中國傳統國技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