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某超市售賣的日本米被食物安全中心驗出鎘含量超標,有香港朋友又變成驚弓之鳥,擔心食用會吸收過量輻射。

上述有問題日本米產自山形縣,鎘含量為百萬分之0.19,超過法例上限的百萬分之0.1;山形縣位於東北,與福島縣鄰接,但今次肯定與福島核電廠事故無關,因為鎘不是放射性物質,是金屬雜質。

身體吸收過量鎘,有可能損害腎功能、致癌及導致骨質疏鬆,但日本的白米受污染含過量鎘,主因是工業污染。在上世紀的20至70年代,位於北陸地區的富山縣發生過嚴重的鎘污染問題,流經富山縣的神通川(河名)上游有間提煉重金屬的工廠,排出的污水令神通川受污染,農民以河水灌溉,導致白米等農作物的鎘含量超標。

十多年前山形縣最上町也曾驗出白米的鎘含量超標,原因相近,供應當地灌溉用水的河流上游曾經是採銅的礦山。

昔日日本的白米鎘含量上限值跟現時香港一樣,但在2010年,厚生勞働省修訂食品衞生法,將白米的鎘上限值收窄為百萬分之0.04,論數值比香港嚴格一倍以上。

目前日本抽驗農產品的輻射值,比起驗鎘含量更嚴謹及更頻密,尤其是東北地區,今次走漏了眼讓鎘超標的白米運到香港,是日方的失誤,幸好香港有食安中心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