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獅子山精神」比喻為港人不屈不撓、發奮圖強的態度,亦有解釋為靈活變通、逆境自強的處事手法。姑勿論「獅子山精神」包含了甚麼啟示,唯一肯定的是:香港能夠有今時今日的安定繁榮,一切都得來不易。為了重現香港在獅子山下所經歷的種種變遷,文化葫蘆特意在黃大仙及九龍城舉辦「山下.我城」(Our Rocking City)展覽,讓大家自行感受「獅子山精神」!

在主展館的竹棚上,掛了印有舊時休憩設施的帆布,與現時公園的遊樂設施形成強烈對比。

學生將籤筒內的竹籤鋪平並畫上黃大仙景觀,又放置多個籤筒,等大家試下求返支「上上籤」!

主展館搭上竹棚枱和掛起舊時店舖牌坊,一群參與企劃的人士臨時扮演「街坊」,坐在牌坊下乘涼。

「呼拉」由兩名年輕設計師Enrica Fung(左)和Tania Wong創作,運用小孩常接觸的呼啦圈玩具,創作出具有深意的大型藝術裝置。

學生運用積木拼砌出模型木屋,參觀者從右下角望向獅子山圖像,可感受到獅子山下的舊時模樣。

大會今年首度增設「港文化兒童樂園」。

重現舊時黃大仙區

為了將黃大仙區古昔至今的變化過程重現在大眾眼前,文化葫蘆選擇在摩士公園設置大型竹搭主展館,館內展示了多項來自不同院校的學生和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整個主展館參照了黃大仙以前平房木屋的幾何形態、昔日村落門樓、牌坊、黃大仙廟等格局來打造,其中展館正門就掛了一幅以不同顏色層疊而成的獅子山圖像旗幟。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先生解釋:「不同顏色的色塊層疊成的獅子山圖案,寓意香港由不同年代的市民、精神和文化結合而成。」大會亦在展館外圍的竹棚上,掛起印有黃大仙區舊時建築物外觀和公園玩樂設施的帆布,讓參觀者藉此加深對香港歷史的認識。

反思公共空間

為了使展館進一步和黃大仙昔日的風貌互相呼應,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有限公司設計師Marn Lee,特意翻看黃大仙區舊有建築歷史,發現舊有建築能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間,有助促進區內居民的鄰里關係。他說:「隨着城市化的急速發展,現時社區的公共空間愈來愈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變得疏離。」Marn Lee希望透過是次展覽,重塑舊時公共空間互享的建築特色,並重新建立港人在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從主展館入口直望,便會發現被倒垂懸掛的大型藝術裝置「呼拉」。負責設計的ArtUp設計師Enrica Fung和Tania Wong認為,黃大仙既然是基層社區,亦是塑膠工業長期扎根之地,因此使用最傳統的塑料玩具呼啦圈,做成這個藝術品。Enrica Fung說:「雖然呼啦圈造型簡單,但能靈活地應用在各種遊戲上,好比港人靈活變通的特質!」

「山下.我城」(Our Rocking City)展覽

日期:即日至7月5日

時間:11:00am至6:00pm(星期三至日)

地點:黃大仙摩士公園(四號公園)露天劇場、九龍寨城公園(奕園、邀山樓)

細訴九龍城故事

至於設在九龍寨城公園的展館,則以舊日的九龍城寨和啟德機場作主線,在園內呈現一個近似城寨的「迷宮」。「迷宮」內會放映兩套動態圖像,細訴九龍城的故事。與此同時,展館更首設「港文化兒童樂園」(H.A.D. Kids),逢周末假日便會擺放小遊戲、拍照區等讓孩子玩樂。

「港文化兒童樂園」(H.A.D. Kids)

日期:即日至7月5日,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時間:1:00pm至3:00pm(第一節)、4:00pm至6:00pm(第二節)

地點:九龍寨城公園(南門懷古旁以東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