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栃木縣農業試驗場士多啤梨研究所的話題,開發一個新的士多啤梨品種,需時七年。

昨天說到,研究員從花粉混種後的士多啤梨抽出種子再培植,假如有種子種出甜美的士多啤梨,也要繼續培植及觀察,直至七年後認定質素不變,一個新的士多啤梨品種才宣告誕生。品種確定後,會註明由哪個「父」及「母」交配而來。

在香港的日本超市常見的品種包括來自福岡的「あまおう」(可寫成漢字「甘王」),本年年初我在靜岡縣即摘即吃的品種是「章姫」,栃本縣的代表品種是「とちおとめ」(可寫成漢字「栃乙女」),單是這品種在日本佔了市佔率三成,目前日本至少有二十個品種的士多啤梨。

士多啤梨研究所開發出一個叫「觀賞用士多啤梨」的類型,所謂觀賞,不是如字面意思,只讓人像觀賞花卉般觀賞,所指的是專門培植出來讓遊客即摘即吃的士多啤梨。「觀賞用士多啤梨」不需運送到市場售賣,不擔心被疊起來受擠壓而壓爛,所以肉身較軟稔,帶有一種完熟的美味。

研究員每天需要試吃大量培植中的士多啤梨,嘴嚼幾口,不管味道好不好也會即場吐掉,我好奇問其中一位研究員:「工作之外,是否難以將士多啤梨當成美味水果吃?」對方苦笑了一下稱是,我覺得這份工作犧牲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