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揀飲擇食」,不吃海鮮、花生等,全因進食這些食物後,身體會出現過敏反應,亦即患有食物過敏症。據估計,全港約有5%的人有食物過敏,每當進食含有致敏原的食物後,就會出現皮膚痕癢、蕁痲疹(俗稱出風瘌)、嘴唇紅腫等徵狀,嚴重的更會造成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幸好現今醫學昌明,醫生可利用脫敏治療方法,讓食物過敏症患者能放心享受不同美食。

食物過敏源於身體免疫系統打錯仗,誤將某些食物的蛋白質當作敵人,並發出攻擊、防禦而所引致的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反應輕則皮膚痕癢、出現蕁痲疹(俗稱出風瘌)、嘴唇變得紅腫;重則可造成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

海鮮、牛奶、雞蛋、花生、堅果等均為常見的食物致敏原。

患者需避免進食致敏原食物,並在其他飲食上補回所需營養;若對多種食物敏感,更要小心飲食,無疑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擾。

皮膚點刺測試是將少量食物蛋白質刺入皮膚,觀察皮膚反應,從而確定致敏原。

測試只需15至20分鐘便能知道結果,而且任何年齡人士,包括嬰兒都可進行此測試。

免疫系統正常會對外來入侵者作出攻擊,但食物過敏者的情況卻是食物慘被誤作「敵人」。

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德康

高級營養師陳勁芝

過敏反應不容忽視

現時全港約有5%的人士患有食物過敏症,患者每逢進餐時都要分外小心,尤其是外出用膳若未能避免致敏原,身體便會在半小時至兩小時內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的有:皮膚痕癢、蕁痲疹(俗稱出風瘌)、嘴唇紅腫、流眼水、打噴嚏、氣促、肚屙等徵狀,嚴重的更會造成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即身體於短時間內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支氣管收縮、血壓下降等而導致死亡。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其實任何一種食物都有機會成為致敏原,只不過常見的就有以下8種食物: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堅果、魚類和貝殼類海產。」

自身作出不當防衞

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主任、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德康表示,對於食物過敏症的起因,至今仍未確定,但情況就似免疫系統打錯仗!「簡單來說,食物過敏症患者的免疫系統誤將某些食物的蛋白質視為敵人,作出不必要的抵禦而產生過敏反應。」當身體對抗致敏原時,會製造一種名為IgE(免疫球蛋白E)的抗體;而此IgE會使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的化學物質,因而引致各種過敏徵狀。

李醫生續說:「目前有三分之一患者是基因問題,即先天性免疫系統不正常所致;後天因素則是因人為過分保護而造成。」人為過分保護意指,現今很多家長在日常飲食、衞生環境上都過分保護孩子免受不潔細菌入侵,變相免疫系統一旦遇上少見的物質時,不論對方有害與否,都會大肆防衞,導致身體出現過敏反應。

「戒口」非治本方法

要查出哪種食物為致敏原,病人可先預備一份詳細的飲食記錄,以便醫生為他們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包括:皮膚點刺測試、血液測試或食物激發測試等。不過,只有曾經發生過食物敏感病史,並在測試中檢測到IgE抗體呈陽性反應,該食物方能確定為誘發食物過敏的元兇!

在預防及治療方面,不少病人會選擇「戒口」(避免進食致敏原),但營養師陳勁芝就提醒,「戒口」的同時須注意均衡營養。她舉例,對奶類過敏的人士,自然無法從奶類製品攝取鈣質,便需從其他高鈣食物(加鈣豆漿、加鈣燕麥奶)裏補充,以維持足夠的攝取量。當然,患者亦可選擇接受脫敏治療來得到具體改善。李醫生指:「醫生會先為病人注射抗IgE(免疫球蛋白E)針,然後進行口服脫敏治療,抗IgE針用以降低病人體內免疫球蛋白E的水平,從而減少過敏反應出現的機會。」此方法養和過敏病科中心去年已開始採用,至今成功為16名兒童擺脫不同的食物過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