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話苦口良藥,不過無病無痛,應該沒有人會喜歡飲苦茶吧!同樣以藥材來熬煮的藥膳湯水就不同了,加了其他食材後不但更容易入口,亦兼具營養價值,難怪藥膳料理愈來愈受歡迎,而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來自台灣的四神湯。

首次接觸這種傳統湯水是在台南的安平老街,原來四神湯與當歸鴨、米糕、肉圓、棺材板皆並列為台南必吃的地道小食。至於這種散發甘香滋味又有爽滑豬肚、豬腸佐味的補湯,據說就有健脾去濕、固腎補肺、養心安神、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冬天喝一碗即時暖笠笠,是不少台灣女生的滋補養生恩物。

翻查四神湯的來歷,原來又跟清朝乾隆下江南有關。相傳當時侍奉皇帝的四位大臣因操勞過度而相繼病倒,為了令他們盡快恢復體力,有人提出以淮山、蓮子、茨實、茯苓四種藥材燉豬肚湯給大臣服用,想不到不久之後便陸續痊愈,乾隆大喜並昭告天下:「四臣,事成!」由於中藥與臣子都剛巧與「四」這個數目有關,而「臣」和「神」又同音,因此後世便稱此湯水為四神湯。

其實只要對中藥略有認識,就會知道淮山、蓮子、茨實與茯苓都有健脾益氣、生津去濕等助益,然而濃郁的藥材味並非人人接受得來,加上要節省成本,在街上喝到的四神湯已甚少落足料炮製,通常會用薏仁代替藥材,並帶來了豬肚、豬腸、排骨、瘦肉、當歸等不同風味,味道香口卻少了藥用功效。

若想兩全其美,倒不如自家熬製,煮法相當簡單,先準備分量相同的淮山、蓮子、茨實與茯苓,然後將肉類及內臟食材清洗乾淨並切粒,接着把上述材料連同適量開水、米酒、鹽等放入鍋用大火煮滾,再轉慢火燉一小時至入味便可飲用,煲藥膳湯水話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