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到中大同老友們食飯,之後順道到其文物館,看看一個叫「喜氣洋洋─中國藝術與文化中的羊」的展覽。帶着滿心興奮的心情進入,卻帶着非常失望的情緒離開。因為當中展品真是非常非常少!反而展覽中講述「羊」字的聯繫,覺得很有趣,在此分享一下吧!

原來早期「羊」字與「祥」字是相通的,在出土的漢代銅鏡、瓦當及壁畫中,發現不時出現「大吉羊」的字。真沒想到「吉祥」可以寫成「吉羊」!更沒想到原來中文的「美」字同「羊」字有關。一些學者認為,古文的「美」字是一個人頭上戴着羊角或羽毛之類的裝飾物,打扮既威武又神氣,所以稱之為「美」。

坦白講,一直沒聯想過「美」字同羊有關!更沒想過的是,原來個「羞」字又係同羊有關!話說在古代羊是美食,是祭祀時所用的祭品,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其形態就是左邊一隻羊、右邊是一隻手,即有人手持一隻羊,用來進獻於鬼神,那就是「羞」字。《說文解字》說:「羞,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由於羞的本意是進獻,及後出現「珍羞」這詞,後期為了表達同食物有關,才變成「饈」字。

但為何後期有「羞恥」這個詞呢?原來文字慢慢演變,「羞」字假借為「醜」字,才出現了「害羞」、「羞恥」等意思,但原本係毫無關係的!而「羊」下面加個「食」字,就是「養」字,表示為「飼養」,成為中國人的常用字。這麼一說,古時中國同羊的關係好像比豬更密切,起碼在漢字上到處見「羊」,比見「豬」還要多,看來中國人也是愛羊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