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很多人都不願四圍走,寧可在家中被窩蜷縮一整天,但原來天氣冷會使血液循環不佳,增加急性中風出現的機會。加上港人習慣多肉少菜,以及抽煙或酗酒等壞習慣,致使血管健康欠佳,急性中風絕對是威脅生命安全的大敵,情況嚴重者,更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不得不小心提防。

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及血壓上升,增加急性中風的機會,所以必先注重保暖。

由於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較易上升,因而增加急性中風的機會。

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這「三高」是導致中風的高危因素,日常生活要注意飲食健康。

吸煙、酗酒也是引致中風的危險因素,及早戒掉吧!

情況不嚴重的中風患者,一般可透過服用血小板藥物、降三高的藥物,減低中風復發的機會。

腦部功能障礙

近年,港人中風問題愈趨普遍,而且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的都市病有關,絕對是一顆不可輕視的計時炸彈。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鄭建明指出,中風一般屬急性,主要是腦血管疾病造成突發性局部腦功能障礙,後果絕對可大可小:「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所謂缺血性,即是腦部血管阻塞而引致腦部因缺血而不能正常運作。原因主要有兩種,其一是血管內有大型血塊突然凝結,阻塞腦部微小的血管。其二則是腦血管因粥樣硬化使血管腔變窄,甚至完全阻塞。至於出血性,就是我們常說的『爆血管』,腦內血管爆裂,引致位於腦組織與頭骨之間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壓迫腦組織,同時出血後血管收縮,令血流減少。」

危險因素眾多

鄭醫生指,目前以缺血性中風較為常見,佔八成,餘下兩成屬出血性。他表示,中風發病機率與一些危險因素如家族病史、高齡、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肥胖、心血管疾病、酗酒、吸煙有關。這些因素大大提高急性中風出現的機會。鄭醫生提醒, 近日氣溫下降,同樣要加倍小心。由於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較易上升,急性中風機會因而增加。特別是長者或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如因天氣凍長時間沒有活動身體,血液循環變差,就容易出現大型血塊凝結,引致中風。他說:「有些人以為一些天氣寒冷的國家才會較易出現中風,但其實這些地方的家居本身大多備有暖氣,而本港基本上大部分家居都沒有這種設備,加上天氣寒冷時很多人只會躲在家中不活動,反而多中風問題發生。」

勿輕視不適感

鄭醫生補充,中風的徵兆都與腦部功能障礙有關,最常見是頭暈,另外還有言語不清、說話表達出現困難、一隻手臂、腳或半邊臉突然出現短暫麻痹、軟弱無力等徵狀。此外,還有機會出現視線突然模糊、突發性劇烈頭痛、手腳不協調、無故跌倒等等,較嚴重的更有可能會失禁或昏厥。

輕微的中風,徵狀可以很小而短暫,沒有構成長久的損害,但鄭醫生指出輕微中風可以是急性中風的警號,如不加處理,30日內出現急性中風的機會會大增,不能掉以輕心。最後,鄭醫生表示救治中風患者有所謂的「黃金3小時、6小時、8小時」的說法。發病首3小時可以透過注射靜脈溶血針,能有效地使栓塞的血管回復暢通,減少腦細胞缺氧的機會。錯過了的話,在6和8小時內,亦可進行腦導管手術,清除血塊。目前神經外科是專門救治急性中風的專科,面對中風問題,可向相關部門尋求診治。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鄭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