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人類社會中,曾經有段時間是母系社會,以母權為主導的世界,可能因女性擁有生育權而主導社會地位。後來慢慢演變出來的父權社會,再演變成男士霸權社會,及至現代也沒有太大轉變。

某天下午,看到電視重播80年代的美國電影,講述一位男士買來一部私人電腦後,就出事了,它不但可以控制全屋電子設施,而且竟然對男主角喜歡的女人想入非非,甚至要奪去他的至愛。問題就出在這裏,為甚麼要將一部無性別的電腦塑造成男性呢?而且要追求女性?回想一系列80、90年代的荷里活電影,差不多所有電腦都人性化時,也是以男性作主導,由《異形》中的機械人、《2001太空漫遊》的大型電腦系統,《未來戰士》、《智能叛變》……當然有一個電影設定,是當中不少是強而有力的奸角,用男性角度會比較方便。

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仔細想一想,就明白是一種潛意識的貶義。就是說,就算電腦、機械人強而有力,縱使有破壞力或控制一切,也是男性角色、而非女性!甚至一眾電影其實可設定它為中性,但他們也沒有這樣做。有趣的是,這種父權文化,對於一眾女性觀眾來說,一點也不察覺有問題。

而回到現實,就更加可怕,好像日本發明好多機械人,若是「女性」身份的,不是侍應,就是招待員,沒有男性設定,只是女性,但女性人類又覺得無問題。這就是關鍵所在,女性在當今父權社會下,甘心成為次一等,甘心成為男性副產品。看見一個又一個期望待嫁的女士,未來電腦世界中,女性也必定無話事權、無主導權甚至無存在權。難怪宗教裏面依然帶着「先有阿當、後有夏娃」的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