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香港文壇鬼才黃霑先生原來已經離開我們十年那麼久了。如果說我生平有甚麼遺憾,那麼太晚出生,沒有機會跟前輩黃霑先生見面或者合作,就是我一輩子每次想起都會惋嘆難過的一大憾事。

在我讀大學那個年代,很流行跨媒體一說,但凡有做研究或者寫作的文人涉足劇場或者電影,大家就會把他們當作跨媒體的「潮人」看待,覺得此人很有辦法,游走各界,很吃得開,然而跟黃霑先生或者他那個年代的文人相比,根本不值一哂。

儘管那年代沒有甚麼跨媒體這種說法,文人也根本沒有如今壁壘分明的通俗與學院之分,很多飽讀詩書的文人也很入世,為理想為生活積極踏足媒體,以自身學養與理想影響當時的香港社會,像黃霑先生,就是真正瀟灑游走於填詞廣告散文小說編劇導演與主持各界的一人,雖不至完全前無古人,卻也後不見來者了……

還記得當初加入電視台主持一系列藝文節目的時候,不少幕後老前輩們都說,貽興你真的應該早點進來嘛,你太晚入這圈子,無法跟霑叔認識共事,實在是你的損失。後來訪問倪匡叔叔,他也不止一次說過,如果你早出生幾年就好,就能把你介紹給黃霑,讓他開導一下你—儘管我跟黃霑先生一直無緣相遇相知,可巧妙地,我唯一一個在電視台負責策劃編寫與主持的文學節目《香港筆迹》,後來我才知道,這名字,原來是黃霑先生所起的,原來他一直有意想為電視台拍攝一個名為《香港筆迹》的文學節目,可惜後來因為身體抱恙,未能成事……

(明天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