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期經常做歌星專訪,有次在咖啡座碰到一群樂手跟唱片公司的人閒聊,我像搭枱似的坐在一旁,那是全港最頂尖的樂手,包括亞洲鼓王Donald Ashley、彈結他叻到曉飛的小飛俠Peter,以及我忘記名字的。

他們閒聊音樂,語言文雅,半粒粗口字都沒有,也許在咖啡座,也許有陌生人,相信他們在Band房閒聊時不是那樣的。

香港的流行音樂發展停滯不前,今日的公眾仍在唱《海闊天空》,但家駒當年並不得志,公開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Donald說過近似的話,香港娛樂圈不重視音樂,流行歌來來去去都是失戀、暗戀和癡戀等,樂壇不應如此。

熱愛音樂的人可無師自通,如鼓王從沒拜師學打鼓,十多歲時一坐上鼓手位,拿起鼓棍即跟音樂打鼓,天生吃這行飯。然而,香港從不重視樂手,頂尖樂手的收入不及二三線歌星,他們大多兼職作曲和監製,甚至轉型唱歌拍戲,試問有多少人看演唱會時,會留意鼓手和結他手的名字呢?

Donald因病離世,一代鼓王走進歷史。希望香港可以培養新一代樂手,擁有樂壇,而非連娛樂圈都不成樣子。

最近到處看見有人寫「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着期望」,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