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浪客劍心 京都大火篇》,有許多細節還想講,今天繼續。

日語既有「大火」,還有「炎上」一詞,前者解做大火災,殃及廣大範圍,後者是形容建築物起火,烈燄沖天。1950年代,京都金閣寺被人放火焚毀,已故文學家三島由紀夫按這事件寫了《金閣寺》一書,後來改編成電影,定名《炎上》。吉原是江戶時代的紅燈區的名稱,日本有部文學作品叫《吉原炎上》,曾改編成同名電影,當中的「炎上」是描寫性工作者過着痛苦的日子,猶如在地獄受烈火煎熬。回說《京都大火篇》,香港在9月中上映,第三集的《傳說落幕篇》(日語原題叫《傳說的最期篇》,日語「最期」解做最後或末日)緊接在10月中公映,跟日本一樣保持連貫性。看日本電影,我習慣耳聽日語對白,眼看中文字幕比對意思,留意到《京都大火篇》中,志志雄稱呼齋藤一做前新選組三番隊組長,但字幕顯示是新政府警官;不是譯錯,而是故意將意思簡單化,若不是日本人,恐怕不明白新選組及齋藤一個人的歷史。

《京都大火篇》已將原作漫畫簡化,刪減了沒必要的場面,但將分量不少的漫畫內容拍攝成上下兩部(指第二及下月公映的第三集)電影,感覺是過分濃縮。如想容易消化人物及情節,最好重看漫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