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熾熱的當代藝術,不得不提影響力遍及中美兩地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就算你未聽過他的大名,但總會對他那4,000多個無法閱讀的漢字作品《天書》,以及用符號編寫的《地書》猶有印象!這位當代大師首次在港舉行個人展覽,帶來16件近作及最新作品,包括特別為香港而創作的《背後的故事》─用上樹枝葉片、膠樽鋁罐等生活素材拼湊出如詩的山水畫,更可一訪徐冰的工作室,深入他的《地書》基地!

徐冰

特別為香港個展創作的《背後的故事》,用上本地搜集的材料和依照香港藝術館的藏品《仿許道寧山水》作畫,表面上如詩如畫,但背後卻是枯枝破葉、塑膠鐵罐。

徐冰把整個紐約的工作室都搬過來,從文件夾、牆壁、雪櫃通通貼滿圖像符號,引人共鳴。

今日城市的四周都被符號標誌包圍,徐冰把它們一一蒐集在記事本中。

其他作品
《芥子園山水卷》仿照文人的畫畫工具書《芥子園畫傳》,編織成似曾相識的大型國畫。

《蠶書》曾經讓活生生蠶蟲群在字典、字帖上吐絲,今次則用上廣受學者及藝術家歡迎的卡夫卡的《變形記》。

用煙草壓成的大型書本《黃金葉書》,滲人心靈的煙草味跟過去浩瀚的歷史互相交織。

藝術家在美國維珍尼亞州收集早期的煙草品牌設計樣稿製成《脊骨》。

生動的日常畫面結合文字的意象,是徐冰首部動畫作品《漢字的性格》,旁邊更一併展示它的「分鏡圖」。

徐冰把自創的英文方塊字做成鳥籠,饒富雅趣。

創新語言

徐冰喜歡使用創新前衞的藝術語言,刺激大眾思考固有的現象,所以縱使其作品內容建立於中國傳統藝術,但總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策展人官綺雲表示:「徐冰近年的作品都偏向手作,故今次展覽想專注在他的物料和創作過程,徐冰非常關注社會和藝術的聯繫,希望透過展覽讓不同層面的觀眾都可深入認識徐冰,以至其背後的想法。」

90年代移居美國的徐冰,受到當地活躍的藝術思維和文化差異影響,刺激他積極把新思維融入作品,帶領觀眾用煥然一新的角度觀照文化,他說:「藝術家的作品是一個回應,你生活在哪,就要面對那裏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藝術家的創造力來自於所身處的時代一種新的感受,要說新的話,這話要別人沒說過才有意思,藝術家的工作就是以藝術為語言,構思如何說好這句話,這說明為甚麼我的作品要聯繫社會,因為創造力是來自對社會一種新的感受。」

符號生活

要數徐冰對社會最密切的回應,莫過於為人熟悉的《地書》。2003年起,他透過搜集數學、化學、物理、製圖、樂圖、舞譜、商標等圖案,「寫」出一本只有符號的書籍,他說:「10年前已經開始創作《地書》,當時社會文化沒有這樣多圖像或表情符號,好像現在標示地點的符號,在Google地圖還未出現時是沒有的,但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幾乎知道這個符號是表示地點,今時今日符號語言發展非常快,你看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表情符號和圖像,這個作品使用的材料一直在生長中,帶來很多探討空間。」

符號和圖像充斥生活,從大家的手機、街上的路標、電腦的圖示、溝通的方式上都顯而易見,徐冰認為這個趨勢是必然發展,亦為將來的作品提供養分,「《地書》是沒完沒了的, 因為它標示着整個人類的變化。我們的現代生活跟幾千年前的完全不一樣,很多現象表現對舊方式溝通不滿足,現在我們讀的都是符號,表現着新的感受,以及提示人類未來一種溝通方式的部分可能性。」

《徐冰:變形記》

日期及時間:即日至5月18日11:00am-8:00pm、5月19日至8月31日11:00am-5:00pm(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金鐘正義道9號)

費用:$30

查詢:2103 9511

網址:www.asiasociety.org.hk

徐冰's Profile

1955年生於重慶,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0年移居美國,至2007年回國出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現居北京。作品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等展出,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多項殊榮。其中作品《天書》、《地書》、《英文方塊字》等最為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