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們飲食習慣趨向西化,加上工作忙碌以致久坐少行,故愈來愈多人被日趨膨脹的大肚腩所困擾。然而,大肚腩不僅是外形的問題,也是健康響起了警號。因此大家應向肚腩Say Goodbye,由調節飲食和多做運動入手。

以腰圍作計算

怎樣才算得上是大肚腩?家庭醫生方玉輝謂,以往多以BMI作指標,但近年發現以腰圍作計算會更見準確,如女士腰圍超過80厘米,即31吋,男士腰圍超過90厘米,即35吋,便代表有大肚腩。現時不論男女,肥胖情況均日趨嚴重,而肚腩更成為重災區,主要是因為少做運動、久坐少行,脂肪積聚內臟和腸等位置而造成,當中尤以白領階層最為常見,方醫生說:「形成肚腩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後天的習慣如經常進食高脂食物、長時間工作致食無定時、缺乏運動、壓力增加等,亦會增加形成肚腩的機會。另外,隨年齡漸長,新陳代謝減慢,亦會令脂肪更易積聚。」

增加患病機會

許多人會認為有大肚腩是閒事,只是外觀比較圓潤一點,其實這足以增加患上多種疾病的機會、影響身體健康。方醫生指出,大肚腩者因腹內脂肪豐富,會製造很多不同物質例如脂聯素、血管緊張素等賀爾蒙來影響血壓、血糖和血脂,大有機會導致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血脂異常及血壓上升,甚至引致心臟病,亦會增加患脂肪肝、糖尿病、睡眠窒息症等疾病。除了以上病症之外,方醫生認為還有關節發炎是大家所忽略的,他說:「大肚腩者亦會增加患關節發炎的機會,尤其是下肢,以椅子比喻下肢,如椅子只可負荷50公斤的重量,但長時間承托70公斤,雖然椅子不會一下子破爛,但久而久之便會出現損耗,因此,大肚腩所帶來的影響確是不少。」

避免經常坐

既然知道大肚腩所帶來的影響如此多,踢走大肚腩可謂事在必行,最有效方法還是調節飲食和多做運動。方醫生建議大家可先找出潛在致肥飲食及生活不良習慣,然後作出適當的飲食控制和多做運動,如戒掉進食高脂肪的食物,每天做30分鐘的帶氧運動等。此外,方醫生亦有一些貼士給大家,如避免飯後坐,因這會把全身的壓力點轉移到腹腔位置,久而久之把不少脂肪儲存起來;睡前兩小前不宜進食,因晚間活動量較日間低,新陳代謝率亦較慢,脂肪更容易囤積起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因啤酒1罐約含140卡路里,兩罐的熱量已超過1碗飯的熱量,加上港人喜歡一邊飲酒,一邊進食佐酒小食,如花生、薯片等,更加速他們出現「啤酒肚」的機會,故此酒精飲品還是少飲為妙。

鳴謝:家庭醫生方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