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馬年,馬的量詞是「匹」,昔日日本也以匹形容馬的數量;到了近代,馬的量詞改成「頭」,匹,改為形容其他動物。

先從中文的角度看,以匹作量詞的動物只有馬,至於匹字的由來,眾說紛紜。

有說法指在太陽光照射下,馬的影子長四丈,即一匹;亦有說法指古時惟有良馬與君子匹敵,馬匹這詞語由此誕生。

日本方面,遠古至明治時代,匹一直是馬的量詞。據日本辭典《廣辭苑》記載,匹是象形字,模擬馬的左右分明的肌肉型屁股;牛的屁股也是左右分明,故此以前的日本人亦會稱牛為一匹、兩匹。

從明治維新末期起,馬和牛的量詞由英語的Head直譯過來,從此這兩種動物以「頭」作量詞。

凡是體形與馬和牛同等,甚或更巨型的動物亦以頭來計算,體形比馬和牛細小例如貓、狗、甚或是魚,一概以匹作為量詞。

還有個更簡單的說法,凡是成年人輕易抱得起的動物,量詞是匹,不易抱得起的動物,量詞就是頭。

如果日本動物園既有成年人抱得起的猴子,也有抱不起的大象,計算動物總數時會用「點」或者「個」作量詞。

回說中文,我們習慣稱為一匹馬或一隻牛(文雅一點也會說成一頭牛),但馬和牛的量詞在其他場合會出現變化,例如一部鐵馬,一個火牛,量詞永遠變幻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