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是香港傳統的賽馬日,馬迷聚在一起自是喜氣洋洋,預祝馬迷馬運亨通。

中國人和英國人都是愛馬的民族,大家看中國歷史和小說,馬都佔重要地位,還有名字和性格,不少名馬比人更深入民心。

大家戲稱除桌椅外,背脊向天的東西,中國人都會吃下去。不過,馬是例外。也許有人會吃,但起碼沒有變成名菜,日本人倒有著名的馬肉刺身。

中國人愛馬也見於歷代的藝術品上,由東漢的馬踏飛燕到唐三采馬,都見駿馬神采。來到宋朝,據說馬的數量大減,只好以驢代馬,以致驢口大增。曾經來港展覽的國寶級藝術品《清明上河圖》是宋代張擇端力作,繪畫宋人生活,有人細心數過,指出畫上有四十五頭驢,但只有二十匹馬,反映宋朝是驢比馬多的年代吧。

英國人的騎術運動源遠流長,香港的賽馬當然由英國人帶來,隨即混合中國人愛馬嗜賭的天性,成為港人一大娛樂,大家都想馬照跑下去。

馬迷熟悉的歷代捧盃名馬有祿怡、翠河、靚蝦王、精英大師和爪皇凌雨(馬名跟《三國演義》曹操的愛馬相近)等,都贏過不少馬迷歡呼喝采。

有位前輩曾給我心水貼士,買十元幾場連贏,派彩八百八十元,那是我唯一一次贏馬。希望馬迷都能夠刀仔鋸大樹,小賭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