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農曆新年,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包角仔、扭麻花,炸好後,我們總趁媽媽不覺時偷吃,香口又過癮。長大後,大家說要健康,吃油器的人少了,提到茶泡一類南海、順德及番禺流行的傳統賀年食物,80後如我就連名字都沒聽過。

直至見其真身,才發現茶泡不就是中式薯片嗎?將番薯、芋頭、花生、蠶豆和薯仔等炸至香脆,與茶一同享用,可中和油膩感。薯片就薯片嘛,為甚麼要叫茶泡呢?抱着好奇心虛心請教Google神,原來是因為中國傳統上,新抱要在年初一向家翁家姑奉茶,隨茶奉上的小食就稱為茶泡,習俗也就這樣留下來了。

現在要買茶泡,可在陳意齋、么鳳和八珍這些有售傳統小食的店子找到,但價錢不算便宜,半磅大概要$80。有興趣的話,可考慮自己動手做,做法說難也不難,但是得花點工夫,薯仔、番薯及芋頭等切至薄片,薯片和慈菇要先用滾水灼過,番薯要上點糖,蠶豆則要先浸發好並煮熟,逐樣放進油鑊內炸至金黃香脆,吃時可灑點幼鹽。聽來很容易吧!但因為食材都切成薄片,部分更要上糖,炸製時很易燶掉,因此當炸到淺黃色便要預備盛起。另還要注意芋頭若入過冰箱就炸不脆,處理時要分外小心。

茶泡香脆可口,大人小朋友都啱食,雖說油炸物始終不夠健康,但難得過年,先把健康放在一邊,沏一杯好茶,與親朋戚友分享傳統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