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短片《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上載短短3天,點擊率已逾64萬,至截稿前更已超過136萬!雖又是前設「女生愛物質,拒捱窮」的陳腔濫調,但一班學生製作團隊,一擊即中「麥記」這個平民Icon,再直踩今時今日多番爭議的兩性矛盾,不得不說這班「細路」很有意思。Andy Warhol說每人也能成名15分鐘,在製作《一》的一眾年輕人身上應驗了,當Nobody隨時也能變Somebody時,新一代看愛情、生活和成名也是否神奇而虛幻?生長於網絡世界發達,現實社會卻迷濛的時代,他們是否如大眾所想,靈活、聰明,卻愛走捷徑,酷愛成名?這次其中四人走出電腦屏幕,現身說法。

《一》上載短短3天點擊率已逾64萬,成為全城熱話。

短片實為「中學雞」之習作,修讀職訓局及教統局合辦的電影及錄像科的Ben和Ken同為中六生,為了交功課,遂改編同名網絡潮文(原文作者Jason Cheung,筆名張晨)拍成短片,進行二次創作,出動「友情牌」找來男女演員,半個月來游走於各區拍攝。《一》講述年輕的男主角慨嘆女友對物質要求高,用餐只願到消費高昂的餐廳,前度分別嫌棄吃茶餐廳、雲吞麵、米線等平民食肆,未有體恤其荷包苦況。直到最後,男主角才遇到主動提議「食麥記」的女友,甚至自掏腰包點餐,男主角感動得認為對方「娶得過」。說的是男生都希望找到個會體諒自己、同甘共苦的伴侶。

「香港地拍拖好難」

之所以以此為短片題材,Ben直認是與自身戀愛經歷有關,難怪片中的對白情節如此入肉。「兩年前,我當暑期工,收入一般、每天也要上班。人很累,加上已有三星期沒見女友,打算約她好好吃餐飯聊聊天,但身上只有$70,她說想吃壽司,我卻只能帶她吃快餐,結果她全程黑面。」不是說香港的女生「港不港女」,只是Ben有感「香港地拍拖好難」。

真人真事,短片引起大眾共鳴,怪就怪在香港生活消費太高。Ben形容,學生也要常常「炒散」賺取生活費,自己甚至連電話「爆芒」一整年也不捨得花錢維修。環顧周遭的朋友,未有覓到「體貼女友」的情況也屬常見:「見過朋友的女友曾為這些事投訴,更有女性朋友為要說服男朋友送她電腦、相機等產品,前來問我哪些款式較好。」Ken則強調他們不是有意標籤、貶低港女,只是社會過於吹捧物質生活,他補充:「我們知道不是所有女生都是這樣的。現代是追求豐裕的物質生活,媒體不斷渲染消費,加上女生愈來愈有能力和條件,擇偶、生活要求提高也能理解。」

「最重要是上進」

短片出街後,慘被狠批貪財港女的女主角之一Jessie,現實中卻懂得體諒男友:「其實很多女生也希望有真摰愛情,不夠錢便以心意和關心搭夠;亦明白男朋友也是學生,不可能要他們『養』女朋友。」她補充說:「最重要是他上進。」對,上進,有看過短片的網民也評論:「明明是新一代男生不夠上進,卻說女朋友不肯捱麥記。」Ben、Ken和男主角阿關才18、19歲,立志投身電影業,縱有大志向、勤學習,卻對將來看得不太明朗,笑言將來很有機會生活潦倒,樓價高、薪金低、結婚貴已植入他們腦中。阿關說:「香港的上流機會和發展空間狹小,從前肯做肯捱你就有回報,今天實在看不到前景,只可默默耕耘,不會因為待遇不好而放棄理想,能找個明白事理的女朋友當然最好。」而Ben不諱言,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會影響自信,拍拖亦不敢想太遠,想到要買樓,他謂:「做一年也買不到多少塊磚頭。」

「唔想做紅人,好大壓力」

「成名」對新一代而言,信手拈來。一個網絡、一條短片,加一個爆點,今時今日,要「全世界也識你」何其容易,尤其在「愛Share」的香港。繼經典的「巴士阿叔」,早陣子的「十四巴港女」,還有以此展開歌唱事業的組合Robynn and Kendy。

廿歲未夠,一夜間成為大世界的焦點,傳媒追訪不斷,短片繼續瘋傳,鎂光燈嚇壞孩子,完全手足無措。旁人以為他們好爽,他們卻高呼「唔想做紅人,好攰、好大壓力」,更怕面對傳媒,縱然如何學習「大人腔」,發言時難掩其欲言又止,先思索、組織幾秒,再謹慎補充。「短片推出的翌日已收到幾家傳媒的邀請,即晚已接受了兩個訪問,吃了4個M記,午夜12時多才完成,第二天還要上學;壓力非常大,只要說錯一句話,即被人誤解,甚至小題大做,一輩子也完了,完全沒有解釋機會!我們很少面對這些,很累很怕。」

作品跑出,這班90後形容全是意料之外,一炮而紅當然「威」,但實情是驚多過喜。他們總括,整件事最難的是如何面對後果。始作俑者Ben坦言,預算只有20,000點擊率:「上載短片當晚心情緊張,整晚也Refresh版面查看點擊率,第二天驚見有10萬點擊率!興奮之餘,那刻便開始擔心會有很多劣評,更怕有罵戰發生;其後事情的發展已不受控制,我們非常擔心,到快超過100萬時,其實我想刪片。」另一邊廂,Jessie作為幕前,短片出街後當然被人認出,網民更標籤她本人是「港女」,她說:「起初覺得成名好好玩,想有人認識自己,但那些壓力卻完全始料未及。一言一行也被注視,行街、吃飯、對人說話也變得緊張。如今天我參加活動時,做一個Task也遇到困難,好似很多對眼在注視着我,像完全不容有失。」

「香港人好善忘」

短片效應已遠遠超出眾人的控制,他們也坦言,互聯網力量太誇張。問到他們會否寧可《一》沒有爆紅過?4位則輕鬆笑言:「香港人很善忘!來得快,去得快,難保明天又有甚麼新片推出?」

有星有Say

流行作家王貽興:男生不應只怨社會

「男生選女朋友時,很多時注重外表,會向高難度挑戰,只追求樣子標致、身材均勻的女生,有條件的女生自然對生活有要求,整件事是一個Package,有很多樣子較平凡的女子其實也肯捱。任何時代也有其困難的地方,男生不應只怨社會,應同時反思自己是否夠上進,為甚麼會這樣窮困?又是否因為自己把大部分錢花於玩具和消遣?」

話劇導演兼演員賴恩慈:兩性關係被放大

「自己對《一》沒太大共鳴,第一刻是問:真的有這樣多女生是這樣嗎?至少我身邊沒太多人是這樣,希望大家擇偶時不要只靠Checklist,男生更應多角度看女生,別只在意他跟不跟你吃麥記。兩性關係的矛盾近年不斷被放大,大家應多些討論,增加了解,而非互相指摘或譏笑。」

後記:成名是福還是禍?

多得網絡,今天我們誰也可以是表演者、監察者、評論者,甚或記者。潮漲潮退,很多人也能曇花一現,一夜間紅透半邊天,同時很快被遺忘,化成歷史塵埃,來去無影,責任如風。當人人也有個「大喇叭」在手,網絡是百花齊放的自由,還是災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