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究竟是將舊物保育留存,還是把新事物硬塞於內?香港第一代公共房屋美荷樓,搖身一變成YHA美荷樓青年旅舍,最近正式開幕。為了達到新舊並存,除了翻新成旅舍,大廈內同時興建了美荷樓生活館,展品多達1,200件,由舊居民捐出,更有仿建單位,把50至70年代的公屋生活重現眼前。舊物「只剩軀殼,情懷不復再」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事實,可幸的是我們仍有迹可尋,認識未被活埋的本土歷史。

走進生活館,猶如穿越時空,回到真正的「獅子山下」年代。

歷史重現
想當年,一層樓住上300名居民,卻只有6格簡陋的廁所,「遍地黃金」的狀況可想而知。

帆布床、衣車、閣仔,是50年代的家居象徵,生活拮据,家庭主婦一般以車縫幫補家計。

60年代,漸漸出現120、240平方呎單位,市民開始能負擔更多家具,多以木材為主,附有玻璃的算是較「巴閉」的款式。

3D影相位
在鏡頭下,一群小孩在街邊睇公仔書的情景,立體呈現。

3D布景營造出從大廈中心仰望的景觀。

70年代舊物
衣車

電視

卡式機

當年的H形大廈,左右兩側為單位,中間的走廊則設廁所、廚房。

展館內有美荷樓模型,讓大家細看舊建築模樣。

129房間預訂

逛懷舊士多

藉舊物、舊照、仿建單位,生活館把舊日生活的碎片重組。展場分為三大展區,地下第一個珍藏區,到處可見由街坊捐出的舊照片、日用品、玩具、課本等,而名為「吾家美荷樓」的角落則貼滿了居民的話,如當年有份於石硤尾大火出力的消防員的分享,彌足珍貴。位於一樓的展館則為仿建單位,仿建了50至70年代的居室、洗手間和雜貨店,同時刻意保留美荷樓的公共走廊、露台等,大部分依照街坊的口述歷史而精心設計,道具如茶具、擺設、電器、床鋪等統統一絲不苟,拍照當然不少得。最後的小展區則細說美荷樓的活化過程,以文字展板為主,猶如把大眾由當年帶回現在,從頭到尾了解這盛載公屋歷史的地方。另外,大廈內設有呼吸冰室,提供多款主食、輕食和飲品,最重要的是其裝潢別具心思,更陳列了不少藝術品,猶如是另一個展覽場地。

美荷樓簡介

位於石硤尾,1954年建成,為安置石硤尾大火的災民而建,這香港第一代公共房屋屬「H」形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2008年成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下的建築物之一,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活化為YHA美荷樓青年旅舍,並設生活館,予公眾參觀。

美荷樓生活館

開放時間:每日9:30am-5:00pm(逢星期一休息)

地址:深水埗巴域街70號

費用:免費

查詢:3728 3500

129房間預訂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現有129個房間,提供雙人房、家庭房、多人房及14間主題房間,配套方面設康樂室、晨運徑、自助洗衣間等,歡迎本地人士及遊客入住,可以致電或親身到旅舍申請,每名旅客每次最多可預訂14天。

收費:多人房 $300(每床位)、雙人房 $680、4人家庭房 $1,620

查詢:3728 3500

註:附送早餐

逛懷舊士多

逛展館,買紀念品是常識吧?此處的「呼吸士多」除了有售經典零食、玩具和日用品,亦有美荷樓的紀念品出售。木衣夾、布袋、人字拖,全為當年的產物,極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