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成為行業龍頭,必定有其過人之處,蘇富比拍賣行便是最佳例證。於剛過去的秋季拍賣會上,蘇富比以高逾41億港元的成交額收槌,刷新國際拍賣行在亞洲歷來最高總成交紀錄,為香港的拍賣史寫下燦爛的一頁!扎根香港40年,蘇富比從1,000萬港元拍賣生意額發展至近年平均40億港元,成為商業傳奇!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 程壽康

Kevin坦言,每場拍賣會上能夠成功購得的買家只有一個,為了不想讓其他買家失望而回,故希望增加渠道和方法滿足他們。

本地首家國際拍賣行

1973年,蘇富比於本港設立辦事處,成為第一家扎根香港的國際拍賣行,當年前亞洲區主席朱湯生先生(Julian Thompson)在本港酒店舉辦首場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成功吸引東南亞以外的收藏家及專家參與。其後拍賣類別不斷增加,早期有翡翠、中國書畫和珠寶,後期拓展至鐘錶、當代亞洲藝術和洋酒,而香港更是蘇富比三大拍賣中心之一,僅次於紐約及倫敦。

蘇富比每年的春秋二拍一向是其焦點所在,2007年的「世紀歸程—香港回歸十週年慈善拍賣」是亞洲拍賣史上最特別的主題慈善拍賣;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今次秋拍刷新多項紀錄,包括曾梵志《最後的晚餐》以1億8,044萬港元打破任何當代亞洲藝術品拍賣紀錄。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Kevin)形容今次深刻難忘:「今次40周年拍賣會,我們透過跟藏家、專家的緊密聯繫,搜羅精選、真確且新鮮的珍品,好像曾梵志《最後的晚餐》、趙無極《15.01.82》都是從未出現於拍賣市場;亦有珍品如常玉《八尾金魚》等,造就16個破紀錄成交,可說是空前成功!」

中國買家大量湧入

蘇富比的買家結構不斷變動,近年最明顯的變化是大量中國買家湧入,為開拓北京市場開闢路徑,Kevin說:「2004年,內地客人只佔整個亞洲拍賣成交額4%,現已增加至30%;今次秋拍,內地買家比去年上升15%!基於對中國歷史文化熟悉及認同感,他們尤其鍾情瓷器和書畫,又如歷代皇帝的玉璽、印章,或乾隆皇帝的盔甲、寶劍,他們出價遠比香港和歐洲買家高。近年中國的當代藝術品亦非常受歡迎,包括油畫、當代水墨、雕塑、家具等;其次珠寶、翡翠和洋酒亦備受追捧,早前便有16場洋酒拍賣是『白手套』(全數賣出),可見中國內地對奢侈品需求甚大。」因此,蘇富比早在1994年於上海設立辦事處,同年開始在內地舉辦拍賣巡展,隨着內地藝術品交易中心轉移到北京,蘇富比亦在2007年增設北京代表處,並把內地巡展延伸至成都等西部市場。

零售拍賣並驅

2012年5月,蘇富比正式宣布成立「蘇富比藝術空間」,突破以往每年4月及10月春秋二拍的傳統模式,Kevin對此表示興奮:「我希望營造一個更大的藝術氛圍,借助Gallery作為Selling Exhibition,讓買家觀賞畫作之餘亦可即場購買,我們將會提供私人洽購的服務,不止藝術品,還有各類珠寶、鐘錶,讓Gallery同時擔任零售和拍賣會場的角色。長遠而言,蘇富比不再只是一間Auction Company,而是向Art Business邁進!」

開拓商機,最重要的一步固然是成立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及舉行首拍,Kevin續說:「蘇富比是第一間在中國取得拍賣牌照的國際拍賣行,現在主要拍賣當代畫作、珠寶、鑽石、鐘錶等非文物貨品,由於現時的中國法例規定外資拍賣行不能夠拍賣中國古董文物,我們希望將來這些法則逐漸消融,內地拍賣迎合中國收藏群體口味,香港則主攻國際市場,全面拓展業務!」

記錄拍賣背後

為紀念今年扎根亞洲40年,蘇富比製作一系列共40條一分鐘的錄像訪談短片─《40 Days| 40 Stories(細說蘇富比亞洲四十年)》,記錄蘇富比進駐亞洲40年間的重要時刻,包括不少珍貴的早年檔案照片及錄像,一眾專家更會公開背後鮮為人知的趣聞逸事,短片現於蘇富比網站(www.sothebys.com/zh/specials/40-days-40-stories.html)發布。同期推出限量發行藏家訪談紀念特冊《蘇富比亞洲四十年(Sotheby's 40 Years in Asia)》,圖文並茂地呈現過去亞洲藝術市場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