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徵狀,但卻很少得到恰當處理,因導致牙痛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是牙齒本身的問題,如蛀牙、阻生智慧齒所致,也可能是牙齒附近的組織,如牙骹、牙肉等出問題造成。因此要消除牙痛,首要是查出其成因才可對症下藥。

五種常見痛症

說起牙痛,相信大家只會聯想到因蛀牙而引起的痛症,然而引起牙痛的成因可以有許多,據註冊牙科醫生吳子傑指出,常見能引起牙痛的病症大致有五種,除了大家知道的蛀牙外,還有阻生智慧齒、牙周病、牙齒咬裂及牙骹疼痛。先說蛀牙,顧名思義是指牙齒結構受到破壞,由於牙齒表面黏附着一層牙菌膜,每次吃喝時牙菌膜的細菌會分解食物中的糖分,產生酸素,酸素可引致牙齒組織的礦物質流失,雖然唾液有中和酸素的作用,能夠減慢礦物質的持續流失,但是唾液是需要一段頗長時間中和酸素的,如果吃喝次數頻密,唾液就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就會持續流失,形成蛀牙。

蛀牙除了會帶來疼痛外,蛀壞的部分亦可能會發出異味,導致口臭,當蛀牙嚴重時,細菌有機會擴散到鄰近的牙周組織,引致發炎及產生膿腫,當進行牙髓治療也無法把牙齒修復時,就必須把牙齒拔除。

牙齒橫生易蛀壞

第二種常見引起牙痛的病症是阻生智慧齒,吳醫生說:「智慧齒多在17至25歲長出,由於亞洲人口腔較細,一般都未必夠空間生長智慧齒,有機會導致阻生智慧齒,意指智慧齒橫生或斜生,致使部分牙齒被附近牙齦覆蓋,令它們之間容易積藏食物殘渣和細菌,一旦清潔不善,便可能引起智慧齒冠周炎,出現紅腫、發炎等徵狀,智慧齒本身出現蛀壞情況之餘,亦有可能連帶鄰近的第2大臼齒出現有蛀壞或牙根萎縮的影響,因此宜盡早拔掉橫生或斜生的智慧齒。

而牙周病是由於牙齦邊緣所積聚的牙菌膜分泌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造成輕微牙周病(即牙齦炎),由於牙菌膜亦會被唾液鈣化形成牙石,若不定時洗牙清走牙石便會導致更多牙菌膜積聚,使牙齦持續發炎,有機會惡化成嚴重的牙周病(即牙周炎),以致牙齦和牙槽骨會受到嚴重的破壞,牙齒因而失去支撐,變得鬆動和出現移位,最後甚至脫落。」

每3個月換牙刷

所謂牙痛慘過大病,要有健康的牙齒,便要由選用合適的工具及養成良好的護牙習慣開始。吳醫生表示,牙刷毋須過分花巧,只要符合軟毛和細頭這兩大條件就可以,每次刷牙後,必須把牙刷清潔乾淨,牙刷頭應該向上放,不宜放於潮濕的地方,而每隔3個月便應更換牙刷。由於牙菌膜容易積聚在牙齦邊緣交接位,因此刷牙時要把牙刷斜放在這位置,然而刷牙只能清潔牙齒表面的牙菌膜,要清除牙齒鄰面的牙菌膜就要使用牙線、牙線棒或牙縫刷。而定期進行牙齒檢查也可以預防牙痛的出現,同時可以找出早期的牙患作出及時的診治。

此外,吳醫生提醒大家在拔除牙齒後,宜盡早鑲牙,因長時間出現缺牙空位,會增加令相鄰的牙齒移向缺牙位置的機會,造成牙齒移位,容易積藏食物殘渣和細菌致使蛀牙。

鳴謝:註冊牙科醫生吳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