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的故事一旦拍成電影,又是另一齣《字裡人間》了,只因不知不覺,原來我也像電影裏編辭典那些人一樣落伍過時了。

這個年代,還如此執着於書的設計,連紙質、開度以至字體大小等細節都這麼講究的人,不是恐龍又是甚麼?這年代誰還會買書看書?連電子書都懶得看了,fb最好全部都是一清二楚的圖表與繪本,書面語是甚麼?文言文?這個時代,大家只看即時新聞不看網絡新聞裏的文字是常識吧。

只是我仍然無法不留戀《字裡人間》男主角在設計辭書時候跟紙樣公司職員對話那一段。職員拿來一張說是黃中帶紅、在上面寫東西也不會透到紙背的紙,說這是最適合用來印辭書的了,可是男主角翻了幾下,立即說不行,原因呢?

「因為這種紙太滑,一揭太滑手,沒有翻書感。」語畢,他立即拿另一本舊辭典比對,那種看來沒有分別的紙,翻揭的時候紙張是會黏在指頭上的,他認為辭書是要用來翻揭尋找的,所以翻書感很重要,一直在旁看着的新入職編輯看傻了眼,甚麼翻書感?

黐線咩—然而有趣的是,某日加班累到自爆的她,忍不住拿起那本舊辭書來揭,揭着揭着,竟然慢慢體會到那種翻書感,而且忍不住大呼過癮……

今時今日,新世代人類早已對一切無感,然而手感與更微細的質感,卻是不應被淘汰、顯示人類對美與生活的重要堅持與追求。

如果科技的進步就是泯滅了我們對手感與質感的堅持,讓我們更快變成無感的行屍走肉,那我們是否該重新反思一下,科技幹嗎還要發展得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