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古裝片,常常看到某大俠怕被人在食物中下毒暗算,遂以銀針試毒。不過現實生活的食物中毒,大概不能用幾支銀針幫你試出哪件食物「有毒」,因為常見的食物中毒個案,其實源於進食了被細菌感染的食物所致。說得是細菌,當然不容易察覺,所以想避免中毒,就要小心在選擇食材、烹調和儲藏方法等方面着手了。

未經煮熟的魚生、加工肉類食品如火腿和生蛋等,較容易被細菌感染,進食後有較高風險引致食物中毒。

我們常常會說「食錯嘢」,這是否就是食物中毒呢?外科專科顧問醫生李澤民表示:「食物中毒一般是指進食了受污染食物或飲用受污染食水所引致的病症。而食物被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被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毒素污染。」李醫生指出本港較為普遍的食物中毒個案都是因食物被細菌感染引致,其中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這三類細菌較「熱門」。他說:「有時我們進食後感到不舒服,甚至出現肚痛、肚瀉,也不一定是食物中毒。可能只因吃得太飽或腸道敏感引致,如果只是肚瀉了一、兩次,這應該不算食物中毒,不會引致脫水。」香港出現的食物中毒案例一般都較輕微,治療方法一般是讓患者服用補充劑或吊鹽水,較嚴重時才會開出抗生素藥物或入院治療。

潛伏期後發病

進食細菌感染的食物後,一般都會經過潛伏期才會出現病徵,李醫生指出:「潛伏期短則幾小時,長則可以達數天。其中進食被金黃葡萄球菌毒素感染的食物,病徵會較快出現,一般4小時就會發病。」至於預防方法其實大同小異,最好是徹底煮熟食物,這幾類細菌一般都在高溫下會被殺死,所以應避免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購買食品後,應盡快存放於4℃或以下的雪櫃內,處理食物時也要保持雙手和餐具清潔衞生。最後李醫生說:「非細菌感染如農藥、雪卡毒這類原因引致的食物中毒,不是煮熟食物就可避免。避免進食大型深海魚類,蔬果進食時徹底洗淨,也有助減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三大常見細菌:沙門氏菌

簡介:動物的腸臟和雞蛋較易發現它的蹤迹,特別是家禽。而較為常見引致食物中毒的情況是進食了未熟透的肉類和肉類製品、奶類及其製品、生的蛋及布甸等蛋製食品。

常見病徵: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痛,較嚴重或會出現發燒。較為罕見的情況有機會出現脫水及敗血病等嚴重致命併發症。

潛伏期:一般進食後12至36小時。

金黃葡萄球菌

簡介:一般會出現在人類的鼻孔、咽喉、皮膚、創傷和發炎的傷口處,但不會引起身體不適。食物感染的情況通常是食物被「帶菌者」處理過,而其中如三文治、蛋糕及酥餅等涉及人手處理而並無再翻熱的食物,被感染的機會較高。

常見病徵:急性嘔吐、腹瀉及肚痛,有時會出現虛脫徵狀。

潛伏期:一般進食後4至6小時。

副溶血性弧菌

簡介:屬於一種嗜鹽弧菌,於海洋環境及海產內較為常見。容易被它感染的食物有海蜇、魷魚這類未熟透的海產,鹹菜及熏蹄一類用鹽醃製的食物,或其他與海產交叉污染的食物等。

常見病徵:腹痛、肚瀉及嘔吐,有時或會出現輕微發燒。

潛伏期:一般進食後12至24小時。

(資料參考:食物安全中心)

外科專科顧問醫生 李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