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影室保留了尖尖照相館的一事一物,每件都是歷史的見證。

本土=老土?有這種想法才真正老土!銀行廣告都宣傳「環球金融,地方智慧」,可見由地理、風俗、經濟發展等社會因素結合衍生而成的本地文化,是每個城市最珍貴的見證,當中的集體回憶雖不足為外人道,卻又獨一無二、無法複製。是次找來致力推廣本土文化的非牟利機構「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Simon)帶路,走訪油麻地北海街,一起體會本土文化無法取代的地位。

善美影室保留了尖尖照相館的一事一物,每件都是歷史的見證。

名氣不及上海街和廟街,但北海街上有不少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大廈外牆的「尖尖照相」招牌已有50多年歷史,林先生還是不忍心拆掉。

成為學徒前,林先生已跟尖尖結下不解緣,人生中不少相片都出自老闆之手。

出名挑剔的汪阿姐都是影樓常客,更帶同八和會館的成員到善美拍制服照。

堅持不用數碼技術,連執相都以人手進行,看林先生細心在底片上修補瑕疵,貴少少都值得啦!

看着客人的舊照,林先生有講不完的回憶跟往事。

影樓仍在使用的「哈蘇」相機,最近亦加入了停產之列。

最欣賞這梳妝枱,留意鏡子旁的相片樣辦,出現不少明星和政客的面孔。

拍得不夠好?林先生會用水彩一筆一畫替你的相片「化妝」。

沒有Photoshop,但有林先生的一雙巧手加上執相專用的水彩,效果同樣一流。

執底片講求心準眼定,懂得箇中精髓的師傅已買少見少。

黑房是影樓的靈魂,但師傅經常被取笑「唔見得光」。

廖伯伯說現在物流服務發達,已沒有再代辦郵包。

小時候跟媽媽到藥材舖,總會聽到此撞盅的咚咚聲。

店內的百子櫃是歲月最佳見證。

滴答滴答,是在為本土老舖倒數嗎?

百寶堂的龜苓膏,據稱是以百年古方炮製。大盅$31 小盅$27

華麗的天花板,是老闆的設計,開店以來沿用至今。

店內掛着的手寫毛筆字宣傳牌,就是當年的廣告。

吳文正

舊影樓 長情回報

時代發展,全球邁向一體化,街坊小店開始被大型連鎖企業取代,城市面貌漸漸變得模糊,想細味本土情懷,就要向那些「被遺忘」的角落着手。在香港,幸好還有「個人遊」看不上眼的油麻地,正好是本土文化最佳的避風港。油麻地本身是19世紀清末同治時期已發展的漁港,亦是開埠以後華人聚居的區域,六、七十年代香港最地道最市井的生活都集中在這裏,加上普慶、大華及平安等戲院林立,人流自然更盛,故事亦相對精彩。

今次跟Simon落區,捨棄五光十色的廟街,來到低調樸實的北海街,為的是本土文化的核心價值—人情味。位於油麻地北海街的善美影室,前身是尖尖照相館,創辦於1937年,見證香港淪陷、67暴動和經濟起飛等變遷,捱過最苦的時期,也經歷了黃金年代,傳承兩代,老闆於96年決定移民,便由其中一位員工林國盛頂手,易名善美影室經營至今。Simon表示︰「影樓記載了不少本地人的回憶,全盛時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至80年代中,當時香港經濟起飛,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中產崛起,帶起了影樓的興起。」林先生則補充︰「以前窮等人家屋企無電視,就放張全家福喺廳,個個見到都會好開心,因為好少可以執到咁『四正』!」說罷,更拿出自己當年在影樓拍的玉照,分享箇中趣事。

林先生1971年加入尖尖學師,至今於善美所見的布景、器材和工具皆保持當年模樣,就連50多年歷史的「尖尖照相」招牌都捨不得拆,可見是個長情的人。常說善有善報,也許長情也有長情的報答吧,善美多年來得到不少顧客偏愛:「有幾個家庭每年都來拍家庭照;也有顧客從3歲開始每年到這裏影證件相,現時已是大學醫科生(而林先生竟然收藏了他每年所影的證件相);最近更有尖尖時期的顧客將當年的底片交來沖曬。」誰說人情紙咁薄?看林先生談及老主顧時眉飛色舞,又將他們的舊照珍而重之地保存,就明白影室不止是一盤生意,更蘊藏了無法言喻的情誼。

藥材行 信託寄存

80後如我,逛北海街就像尋寶,那些不屬於這個年代的舊事舊物,統統都顯得新奇有趣。藥材舖我當然見過,但南北藥材行門口「專辦金山郵包」的掛牌,卻讓我嘖嘖稱奇,據年近80的店主兼中醫廖伯伯說,當年每逢過節,不少人都會託藥材舖代寄大補茶給舊金山的親友,亦有走難到港的內地人,給戰亂中的內地親友送藥材等,訂單數量往往以每輛手推車計,因此百多呎的空間要聘請7個伙記才足以應付!除了集運,原來當年的藥材舖還有另一種「特別服務」,Simon說︰「以前沒有菲傭,母親們買餸時都會將小孩『寄存』在街市附近相熟的藥材舖內。」可惜,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亦隨着城市發展而開始瓦解。

南北藥材行

電話︰2384 5702

涼茶舖 拍拖勝地

除了藥材舖,另一種不得不提的本土商店就是涼茶舖,Simon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經濟未算發達,一般市民都喜歡光顧涼茶舖,貪其消費便宜,又有收音機或電視機作消遣,一部『天空小說』已是打發時間的最佳娛樂。」北海街的百寶堂,開業超過40年,以藥製龜苓膏馳名,當年不少行經廟街的顧客都會特意過來捧場。走進老舖,即時被它的特色天花和手寫毛筆字海報吸引,原來店內設計由老闆一手包辦,用料講究,至今仍非常耐用。記得媽媽最愛看的陳寶珠電影中,六、七十年代的少男少女都會到涼茶舖拍拖,拖住手仔慢慢傾,問百寶堂的老闆娘黃婆婆對此情此景可有印象,70多歲的她竟露出含羞答答的甜笑!莫非她正是故事中人?

百寶堂

電話︰2332 8916

吳文正Profile

本土紀實攝影師,文化葫蘆創辦人,曾出版《情迷照相館》及《街坊老店》等書籍,致力於傳統本土文化的保育及推廣,積極舉辦工作坊、文化導賞等社區活動,希望提高年輕一代對本土文化的認識。

網址︰www.hulu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