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刺文化

日本的刺身文化其實不限於魚生,連牛、雞也生吃,有時候甚至將猪肉及熊肉當作刺身食材。

日本是個島國,魚獲豐富,古時只流行吃燒魚(烤魚),並未有蒸、煮等其他烹調方法,於是衍生出最能品嘗鮮魚原味的刺身食法。

將鮮魚切成一片片的魚生後,會保留尾鰭伴碟,那條尾鰭稱為「切身」。古時的日本是武士集團統治的國家,「切」字對武士來說不吉利,故此改稱「刺身」。

昨天介紹過雞刺身這道發源自九州的鄉土料理,比起雞,被認為更不能生吃的是豬肉,因為生豬肉沾有寄生蟲及病原體,但日本有些料理店也提供猪刺身。強調,是猪不是豬,前者的日語拼音是Inoshishi,解作野豬。日本有些農家以無菌方法飼養猪,聲稱除了用作一般料理食材,還可做刺身。

日本更有熊刺身,但大多數不是正統料理店提供,鄉下地方一些溫泉旅館或民宿向獵殺了野熊的獵人收購熊肉,切片後冷凍用作刺身。據說熊刺身肉身全白,肉質有點硬。

儘管刺身是很具代表性的日本飲食文化,但當發展至連家禽及動物也生吃,就有點走火入魔。關於「刺文化」,香港某方面也很厲害,我曾見過蛇店表演宰蛇取膽,再放入小酒杯,有個中年客人當場將酒連膽喝掉,這種「蛇膽刺身」恐怕連日本人也給嚇怕。

藍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