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雞蛋仔

那天上寫作課,離下課前還有很多時間,卻有學生急急寫完就跑出來交功課,我跟他說,反正提早交功課也不代表你可以早點下課回家,為甚麼不留着多看一會,好好修改一下?

很多學生就有這種通病,只要湊夠字數便立即交貨,不管質素內容,所以一旦完成就立即把它當作燙手山芋,搶着脫手,也不想再多對一秒,可是啊,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寫的作品能夠更上一層樓,希望自己寫的作品可以跟他人有所分別,你從此就得學懂別再把自己剛完成的作品看成燙手山芋,而是雞蛋仔。

「雞蛋仔?」不願把功課拿回去的學生雙眼發光,開始感興趣。「這是甚麼意思?」

老闆如何弄雞蛋仔我們大概都知道,但是雞蛋仔好吃的秘訣在哪裏我們又知道嗎?你還記得老闆把雞蛋仔從模具裏拿出來,到放進雞皮紙袋交到你手上之前,還經過哪一個微小但重要的步驟?

那就是,要先把雞蛋仔擱一下,甚至擺在小風扇前涼一下,讓它吹乾,它能否變得外脆內軟,就看有沒有重視這個步驟。寫作亦然,如果你焗好了雞蛋仔就急急把它脫手,交到讀者手中,不願意花費那個擱涼、修改的時間,你是不可能製造出讓人滿意甚至喜歡的成品來的。

你想弄出軟趴趴沒有質感與彈性的雞蛋仔,還是寫出清脆動人的文章,兩者相似的部分其實比想像中多,然而那20%時間與組成部分的差別,卻是造成後來兩者相差80%的重要一環。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