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棚父子兵

每當路經戲棚工程,抬頭看着師傅一腿跨竹、雙手結篾,遂成大片竹棚,事先不用繪圖則,卻度位準確,令人讚嘆不已,然而這種傳統建築美學卻因需要上下攀爬、日曬雨淋,屬高危行業,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境況。不過,外人視之為苦差,在23歲陳胤文(細文)眼中卻是筍工一份,更義無返顧投入這門傳統建築行業。

搭棚工藝世代相傳

一直很佩服蓋搭戲棚的師傅,短短10多日的時間,他們就可以在球場或空地上搭起一座巨型竹棚,大者可容納兩、三千人,小則也上千人。身處其中,非但不覺翳焗,更無懼日曬雨淋,為普羅大眾提供一個臨時娛樂場所。當大戲演出完畢,迅即又回復場地的原貌,儼如是一場精彩魔術。

這種臨時性的建築多為神功戲而蓋搭,在傳統節日、盂蘭、太平清醮等期間作演出之用。入行5年,現時已為搭戲棚師傅級人馬的細文,其父親是從事搭棚逾30多年的陳煜光師傅,家中世代經營神功戲搭棚生意,乃家中第5代傳人,本月底南區區議會舉辦的「2013南區旅遊文化節」活動,便特地邀請陳師傅於鴨脷洲公園足球場搭建傳統的神功戲棚,讓市民大眾重溫香港的昔日風情,以及欣賞這種空心戲棚蘊藏的傳統建築美學:幾何、對稱、平衡、安全,以及觀眾欣賞的舒適度。

從低做起打好基礎

自小受父親薰陶,對戲棚種下不少情意結,細文說:「4、5歲便經常隨父親到戲棚開工,看着他在棚上左右穿插工作,我便在地下靠着竹棚玩耍,長大一點,便攀高一點玩,如是者,10多歲便在棚架上上落落,沒有畏高、危險的概念,只覺好玩,加上無心向學,於是到17歲中五畢業後,便決定入行。」雖然子承父業,但細文並沒有因為「太子」的身份,而獲准立即上棚工作,反而好像一般初入行者一樣,由低做起,經歷數個月遞竹、運送建築材料等的日子,才於低層的棚架學習結尼龍篾,到正式能獨立搭建一些小棚架,都已是一年多後的事。他續說:「縱然學習的過程漫長,但每學懂一個工序,便非常有滿足感,最記得三年前於上水河上鄉為天后誕而搭建的戲棚,那是我參與較多的工程,雖然過程中因不時下雨而拖慢了進度,但搭建完成那刻,我猶如個傻佬般,呆站於棚架前咧嘴而笑呢!」

靠勞力換豐厚收入

憑藉這份滿足感,縱然一雙手弄至傷痕纍纍,細文亦無悔從事搭戲棚的選擇,更視之為終身事業。細文認為,許多工作都有受傷的機會、亦需要日曬雨淋,甚至輪班工作,相反他們逢星期日都休息,又不需輪夜班,9點開工,中午12時準時食午飯,三點三下午茶,6時收工。許多人以為這行業計算日薪,難保經常有工開,不過細文說,全年只有農曆8月為淡季,但1個月都要開工20日,而農曆7月屬旺季,整個月皆要開工,而且薪酬會比平日多50%,至於其餘10個月,一般都開工26日,所以不愁沒工開。細文稱:「以我為例,當年入行$300一日,但每當我學懂一個工序,便獲加薪一次,入行以來,我已加薪約五次;現在新入行的日薪更高,有$400,據我所知,有師傅日薪逾$2,000,所以現實一點說,我想不到有哪一行業適合自己,而又有這樣的待遇。」

找到筍工,細文呼朋喚友入行,他說:「自己做得開心,當然有叫朋友入行,點知叫10個,有9個做不夠兩星期便嫌辛苦不做了,還有1個至今做了幾個月,我想他應該捱得住吧!」面對身邊大部分朋友對搭戲棚行業的厭惡,細文也不禁問自己是否攞苦嚟辛,答案當然是「不」,不過卻令他深思到自己下一代也未必會成為第6代傳人。他直言:「做這行最緊要看性格、興趣,好像我哥哥便是最佳例子,他天生性格比較文靜,愛讀書,所以即使自小一起隨父親到戲棚,哥哥亦是只愛躲在一角看書。」

年輕一輩買少見少

不同於興建高樓大廈,搭建戲棚的材料就只有竹枝、槮及鐵片,沒有用上一顆螺絲或釘,亦沒有所謂的平面圖則,師傅只需要知道場地大小、地形、戲班人數和觀眾人數,便可靠經驗開展工程。細文父親陳煜光師傅指出,由買竹、請工人、搭建、設計,至台下觀眾席的椅子,都是由搭棚師傅一手包辦,比一般搭竹棚要兼顧的東西較多,所以懂得搭戲棚的人,已有足夠能力擔當地盤或維修工程,所以有些較勤力的同行,會兼職做維修工程。

面對戲棚業新血愈來愈少,陳師傅稱:「做戲棚多數由親戚介紹,行內來來去去是那三至四班師傅,他們很少公開請人,都是教自己的年輕親戚做。新手若勤力,月薪可達兩萬元以上,不過要日灑雨淋,不少年輕人寧願坐在冷氣房工作。」他慨嘆,以前行業中有超過三成是年輕人,現在大部分試做幾個月就轉行,肯留下來的不足一半。現時搭戲棚師傅,全港不足100人!神功戲對於年輕一代甚為陌生,外界都對於搭戲棚行業的前景抱悲觀態度,陳師傅卻不擔心戲棚的需求會日漸式微,「至少不用擔心細文這一代,也相信戲棚行業能繼續傳承下去。」陳師傅笑說。

親睹傳統戲棚

想了解陳師傅兩父子的戲棚工藝,不妨趁3月底到鴨脷洲一轉。南區旅遊文化節呈獻的「粵劇巡禮」,讓大家於石屎森林中仍能細味老香港風情和生活趣味。屆時除上演多場折子戲外,場外亦設置多個傳統小食和手工藝品攤位,在傳統上加入現代嘉年華元素,提供獨特的消閒活動。

「南區大戲棚粵劇展光輝社區巡禮」

日期:3月29日至31日及4月7日

地點:鴨脷洲

入場費:免費(3月14日起派發)

查詢:8107 3488

Lum

細文受父親感染,從小對搭戲棚這行業充滿憧憬,現時更父子檔拍住上在戲棚打天下。

竹條有粗有幼,有曲有直,細文指不同位置需用上不同特質的竹條,並不是胡亂拿起一支竹便可搭棚。

戲棚內地方寬敞,身處其中,可謂無懼日曬雨淋,為觀眾提供一個臨時娛樂場所。

細文坦言真心喜歡做戲棚師傅,故若有天此行業式微,他仍會留守到最後。

外人以為結尼龍篾好容易,然而細文卻苦練了數月,才掌握箇中技巧。

陳師傅難忘20多年前的一次8號風球,仍留在離島監督戲棚的進度,生怕會被風雨所毀,幸而最後只有頂端的鋅鐵給吹走。

棚架搭好後,便會在上端鋪上鋅鐵,加上花牌,為戲棚粉飾一番。

戲棚分為兩種,一種名為「大金鐘」(左),另一種是「龍船廠」(右),前者多用於太平清醮,而且戲棚的面積會較大。

蒲台島天后誕的戲棚,因天后廟前面缺乏空間,故此要在崖邊搭建,支撐戲棚的竹枝長短不一,很考搭棚師傅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