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罷工 少說話多休息

每逢大時大節,三五知己聚會慶祝,大吃大喝、唱K狂歡少不了。不過一晚歡聚過後,翌日往往出現聲帶「罷工抗議」,加上天氣忽冷忽熱,容易着涼,霎時失聲的情況實屬常見。工作遇上「口啞啞」,非常不便,想避免聲帶勞損引起失聲,便要學懂保護聲帶。

聲帶勞損致失聲

耳鼻喉專科醫生黃漢威指出,根據失聲發作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般指失聲徵狀於一星期內出現,可以因突發性用聲過度,如節日參加Party、唱K等導致聲帶勞損。進食過多煎炸『熱氣』食物,或因為由過濾性病毒或細菌感染,令聲帶水腫發炎,都是導致失聲的原因。另外,因為腫瘤侵蝕或壓住神經線,導致聲帶一邊癱瘓,聲帶無法正常開合,便會影響發聲;有些手術,如切除甲狀腺手術時受到拉扯,導致聲帶麻痹,但情況比較罕見。而慢性失聲則為長時間用聲過度或不當,令聲帶磨損、結繭、長出息肉等。一些工作如教師、傳呼台服務員、推銷員等,需要長期說話,若用聲方法錯誤,就更容易令聲帶勞損。這類人士的失聲情況並非一朝一夕而來,若發現自己聲音愈來愈低沉、沙啞、唱歌的Key愈降愈低,便要留意。」

慢性或需動手術

一般因為突發用聲過度的失聲,只要減少說話、多喝暖水,讓聲帶充分休息,即無大礙,而由病菌引起的聲帶問題,通常於身體康復後便可復原,若有需要,醫生亦會處方消炎藥物,幫助聲帶消腫、消炎。不過,對付比較嚴重的慢性失聲問題,例如聲帶已結出厚繭,甚至長出息肉,便有機會需要動用手術切除。黃醫生解釋:「若因為聲帶結繭或長出息肉,使說話愈來愈辛苦、能順利發聲的時間愈來愈短,影響工作,便可能需要利用微創手術切厚繭或息肉。手術後的一個星期,應停止說話、發聲,讓傷口慢慢愈合。此類病人於手術後亦應接受言語治療,學習正確用聲方法,減低失聲問題復發的風險。」

急性需要多休息

失聲無疑會影響日常工作、社交,不想無端端「口啞啞」,日常便要注意用聲。除避免大聲吼叫、談笑外,連續講電話20至30分鐘,亦應休息5分鐘,讓聲帶放鬆;若感到喉嚨有異物阻塞,應避免用力咳嗽或清喉嚨,以免令聲帶摩擦,造成傷害。黃醫生指,當發現聲音出現問題,很多人喜歡飲用蜜糖、檸蜜或服食喉糖等,希望紓緩喉嚨不適,其實無助解決問題。而且糖分容易令人更口渴,故不大主張飲用,一般暖清水就已經足夠。黃醫生又提醒,一般突發性失聲,若有妥善休息,於7至10天應該痊愈,但若情況持續,便應尋求醫生診治,利用內窺鏡進一步觀察失聲情況是否由其他病變而起,以策安全。

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