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年少有知

最近收到讀者的來郵,提及早年某篇作品給她的啟發和感受,我忍不住找回那本作品翻看,讀着讀着,竟愈讀愈心驚膽戰,怎麼那時候自己可以這麼大膽、口沒遮攔,連這個都夠膽得罪,那個也敢於開罵?

除了年紀,也許也跟當時風氣有關吧。那時候不流行何謂抽水,你寫誰罵誰不會有人跑出來把你往泥裏拖,動輒要你利益申報或者把你標籤為抽水博出位者,人也就敢於表達內心真正想法,也天真的相信只要你誠心表達自然有人懂得欣賞;可惜這年頭你即使沒有跳進泥漿裏還是會有太多人想你陪他玩泥漿摔角引人注目,誰還不潔身自愛有多遠站多遠?

年少無知,當年所無的是自知之明,不過二打六一名,打死罷就,說話也就衝撞響亮得多;後來做人的智慧總是以傷口修煉到了,卻也同時失去那種不顧後果的天真與勇氣了。

說話愈來愈婉轉,也許是因為年輕時太過爽直,一路走來得罪過太多人,所以人到中年便慢慢收斂,以免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也有可能是因為年紀與心境問題吧,年輕時相對衝動,想到甚麼就講甚麼,說話不留餘地,相信事情就是自己所想那樣沒錯,也沒有為對方處境着想,後來漸懂何謂灰色,也就溫和起來,少了鋒芒,儘管有時候還是忍不住想,唉,不能盡情表達自己,明明是對的還得考慮對方感受的人生,實在太不痛快了。沒有得罪人,同時卻也沒能讓人讀得過癮……這也許是年紀漸長、懂得何謂禮數的後遺了吧?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