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治國如蒸魚

中國人過節講究大魚大肉,惟近年有不少人茹素,以至追求環保和簡樸的生活。或者經常吃好東西,在節日大吃大喝的傳統早已淡下來。

父母是傳統的人,過節要一家人吃晚飯,飯桌必有母親煮的白切雞、老火湯、冬菇鮑片或鴨掌、菜和魚等。

我從小知道鹹水魚比淡水魚貴,因為過節飯桌才見鹹水魚,平日食淡水魚的。有些朋友不吃淡水魚,認為有泥味,他們只是未食過沒有泥味的鮮甜河鮮而已。

父親愛說順德多河流涌道,河鮮多不勝數,家家戶戶都懂得煮河鮮。他喜歡清蒸鯽魚,相信是最廉價的淡水魚,非常多骨,真是餵貓貓都未必食。父親會用薑葱鋪在碟底,然後放上洗淨的鯽魚,加點陳皮清蒸,吃來全無腥味,識吐骨就可以大快朵頤。

母親不愛入廚,煮雞和菜尚可,煮魚就好恐怖。她經常將大魚加上腐竹或矮瓜煮埋一碟,魚和菜都腥到不得了。不過,我們都會吃光的。

我知道大魚和鯽魚是廉價魚,因為經常食,鯇魚和鯉魚稍貴,父親說鯉魚全條可食,包括魚鱗和魚春,我真的不懂得吃,只吃魚肉的。

古語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重點在鮮,廚子要烹調技巧高超才能保住食物鮮味。想來國家要國泰民安,治國者也要爐火純青的政治才能方可辦到。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