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氣濕疹伺機待發

天氣日漸乾爽清涼,令人感覺舒服。不過,對於濕疹患者來說,卻是一個充滿復發危機的時節,由於轉換天氣和氣候乾燥能誘發此症,由夏轉秋自然是雙重夾擊,想防止皮膚粗糙、抓痕抓到出水結痂,現在起就要好好補濕,調理身體,並遠離致敏原。

西醫:首要遠離致敏原

濕疹屬皮膚炎的一種,是人體皮膚對外在環境產生過敏反應,長出紅斑或丘疹,雖然並無傳染性,但患處痕癢令人坐立難安,反覆抓損皮膚,使皮膚長出水泡、含膿或出血,有礙觀瞻,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而且皮膚一旦破損,若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有機會出現細菌入血等致命併發症,不可輕視。

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說起濕疹,可能會先想起小兒濕疹,但其實不論年齡、性別都有機會患上。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濕疹可大分為原發性濕疹和繼發性濕疹兩種:「『原發性濕疹』由內在因素誘發,如小兒濕疹即是其中一種,具遺傳性。另外,亦可由進食了會引起敏感的食物引起,例如有些人會因為進食蛋類、花生或蝦蟹等,令皮膚敏感出疹。而另一種則為由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繼發性濕疹』,以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和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為主。可以由於天氣和濕度轉變、接觸致敏原、壓力過大、長期接觸化學成分如清潔劑和漂染頭髮產品等引起,『主婦手』亦屬其中一種濕疹。」

抽血測試過敏原因

很多人以為治療濕疹,就要勤搽藥膏,又或服用藥物,但陳醫生指出,其實治療的首要,是遠離致敏原,以及做好補濕工夫。「若發現自己因為接觸化學成分引起濕疹,而若因工作無可避免,應佩戴手套,隔絕敏感反應。食物敏感雖有機會引致此症,可是不建議胡亂戒口,因為有時引致過敏的成分,未必是食物本身,可能是運用的香料、配料。若不清楚自己究竟對甚麼過敏,可接受抽血進行致敏原測試,一般以蛋類、花生、塵蟎等為最常見的致敏源頭。」

濕疹患者因為皮膚乾爽感覺痕癢,故補濕工夫一定要做好。陳醫生解釋,皮膚本身的油脂膜一旦喪失,鎖水力便大大減低,所以平日不宜以太熱的水沐浴,時間亦不應過長,沐浴露以無添加化學成分的較理想,以免洗走油脂膜。沐浴後5分鐘內應塗潤膚露保持皮膚的濕度。

新藥副作用大減

若要遏止徵狀較嚴重的濕疹,可利用藥膏及抗組織胺藥物輔助。陳醫生指出,有些人會很擔心常用作治療濕疹的藥膏含有類固醇,但只要跟從醫生指示的使用劑量,薄薄塗上患處,亦無大礙。而且,新款用作止痕的抗組織胺藥物,相對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所引起的昏昏欲睡大大改善,不會引致睡意,不必顧慮工作時不能使用。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

中醫:過敏體質易引起

在中醫角度,濕疹被稱為「濕瘡」,為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發作與身體容易過敏有關,它與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都是都市人常見的過敏症。註冊中醫師任立新解釋,濕疹可生於身體任何部位,患處出紅疹,分布對稱,非常痕癢,用手搔癢易令皮膚潰破滲液,甚至含膿。反覆發作令皮膚表面粗糙,留下瘡痂。

任醫師指濕疹亦有分類:「濕疹初期多為『急性濕瘡』,初起時為一大片紅斑,無明顯邊界,由於非常痕癢,故痂瘡常被搔破,流出濕液及結痂,痂瘡中心損毀較重。假若未有及時醫治或治理不當,就轉成長期症狀,容易反覆發作,稱為亞急性濕疹及慢性濕疹。」

先天性脾胃虛弱

都市人常常食無定時,又或食得過飽或過飢、過分疲勞或積存壓力,形成血虛,亦影響臟腑功能。任醫生解釋,濕疹患者通常屬先天性脾胃虛弱的類型,大多年幼時已有鼻敏感、哮喘,此類人士都容易有皮膚敏感,最後演化濕疹:「若先天脾弱,又常食煎炸肥膩、辛辣、海鮮等高刺激性的腥臊食物,又或於夏季大量進食生冷食物,便會引致濕毒困身,脾臟運化失常,引致『濕熱內生』,若適逢風邪感染,體內便會出現『風濕熱互相纏擾』的情況,積聚成毒,就形成『濕疹』。」

中醫可運用中藥內服、外洗、針灸加上拔罐來治理濕疹,方針是把體內積聚的熱毒引發出來,並予以排除,按照患者的體質,採用健脾、化濕、活血、清瀉的方法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

若發現皮膚出現問題,應盡早求醫,因為當濕疹由急性轉至慢性,易令體質變虛,治理時間就更長。治療濕疹要講耐性,以下介紹3種飲料和1個湯方,做法簡單,鼓勵持之以恒。

百合茯苓飲

材料:百合30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南杏15克

製法:所有材料同放入鍋中,加水約4至5碗,煮剩1至2碗水,取汁液,可加白糖調味。

功效:清熱潤肺、除濕止癢。

茅根綠豆飲

材料:鮮茅根30克、丹皮15克、澤瀉15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白茅根切段,連同丹皮和澤瀉,加入4至5碗水,先煮20分鐘,食用前可按喜好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白赤豆湯

材料:白扁豆30克、赤小豆30克、魚腥草15克、薏米3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魚腥草用布包裹,與白扁豆、赤小豆及薏米同放鍋中,加入約8至10碗水,煮剩3至4碗水即可,食用前可按個人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清熱除濕,亦有止癢功效。

黑豆生地飲

材料:黑豆60克、生地12克、黃防風6克、冰糖12克

製法:除冰糖以外,所有藥材放入鍋內,加入4至5碗水,煮剩1至2碗水,取汁液。再將藥汁倒入鍋中,加冰糖,一邊攪拌、加熱,直至糖溶化即可。

功效:健脾清熱,養陰解毒。

浸洗方劑

除了湯水外,亦可利用中藥浸方浸洗皮膚,有助患者止痕,從而減低皮膚因為抓癢進一步受到損傷的機會。

材料:白鮮皮、苦參和蛇床子各1両

做法:以12碗水中火煲30分鐘,稍稍放涼即可用以浸洗。

註冊中醫師任立新

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