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ies' Notes:北方餃子象徵財富

愛吃北方餃子,既飽肚,又可吃到鮮味肉餡和爽口蔬菜,以為容易做,原來大有學問,皮的厚度和餡料比例都要拿捏準繩,另外包餃子的方法亦很講究,環環相扣,每個步驟稍有差池都足以影響出品質素。

追源溯始,餃子至少有千多年歷史,關於起源,一般相信它源於北方,說法有很多,哪個才是真確已難以考究,大多數人傾向相信的,是相傳在東漢末年,南陽大夫張機告老還鄉後,回鄉見百姓捱饑受寒,耳朵凍爛,於是派發名叫「祛寒嬌耳湯」的藥,就是用羊肉、一些驅寒草藥煮熬,之後用餡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而在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典籍亦有記載,由三國魏人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提到「偃月形餛飩」和「臊肉雙下角子」,這正是餃子的雛形。

演變至今,餃子已是北方人的主食,因北方盛產小麥,以麵粉製的餃子成了主食,一日三餐,斷斤計的吃。用麵粉混水搓成的麵糰,擀平後包着餡,最常見是肉餡、菜餡或菜肉餡,餡料多菜少肉,蔬菜多用大津白;外皮則較厚,目的為求飽肚。另外,在北方人眼中,餃子因形如元寶,而成了財富的象徵,加上餃子有餡,帶有招財進寶之意。人們更會把吉祥的東西包到餃子裏,代表對新一年的期望;或者包入洗淨了的錢幣,誰人吃中,代表來年會發大財,所以即使有錢冇錢,過年包餃子、吃餃子,已成了家家戶戶除夕歡慶的重要活動。

Si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