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ies' Notes:蒜泥白肉一個蒜怪的自白

我是一個蒜怪。旁人都怕吃過後口腔殘留着的那股濃烈氣味,而我只要是蒜,不理是甚麼形式,也會吃得開懷。小時候過時過節上酒樓,總有一道玉環瑤柱脯,而我的着眼點,就是匿藏在生菜底下的炸蒜子。那時候家人都不太好蒜,公公就跟我們說蒜子好意頭,乖巧的我和表弟不知就裏,二人合力征服一顆顆甘香的蒜頭,其後表弟年紀漸長因害怕有口氣而敗下陣來,從此整道菜有一半蒜子歸我所有,每次我都吃得津津有味。

後來,川菜在港大熱,川館子開得成行成市,某次我遇上了蒜泥白肉。乍看還以為只是幾片切得薄薄的五花腩,再把蒜磨成泥狀再加點四川辣椒紅油豉油,簡單涼拌菜一碟而已。一口吃下去,不得了!五花腩沾了紅油帶麻辣勁,卻不及蒜香迸發的滋味來得震撼,剁得綿細的蒜粒,蒜香比原粒吃時濃郁10倍,而生蒜的刺激感使我衷心折服。吃過後,味道更長存在齒頰裏歷久不散,這就是蒜泥的霸氣,把整道菜的焦點輕易奪去。

蒜泥之所以如此生猛,是因為以蒜泥做涼菜,必定是即做現吃,因為蒜泥一旦放久了,鮮香消失之餘,更會產生刺鼻難聞的味道。而當蒜遇上紅油,後者本來的生澀感給除去,食味亦更辛香,才能讓味蕾感受麻香、蒜香雙重夾擊。

愛蒜泥如命的我,漸漸懂得欣賞那片切得均勻薄身,肥肉兼備的五花腩,因為這如實反映了師傅的刀功(要是那真的是手切的話)。近年不少館子都改用了豬的其他部位,如豬屁股肉,貪其彈牙質感,亦有瘦中帶肥、肉質緊緻的澳洲黑豚肉,更有新派食肆以豬後腿肉入饌,入口不再肥膩。與此同時,菜式賣相亦有變化,由最基本的把肉薄切平放,到捲着青瓜同吃,甚至把片片豬肉晾在木架上,名叫晾衣白肉的變奏版皆各有捧場客。不過無論形態上如何轉變,不變的,還是菜式的靈魂─蒜泥的蠻香。

Food Quotes

"A nickel will get you on the subway, but garlic will get you a seat."- Old New York Proverb

Adrian

味道更長存在齒頰裏歷久不散,這就是蒜泥的霸氣,把整道菜的焦點輕易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