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無限界

愛,無分國界、宗教、年齡及膚色……偏偏有一種「愛」不容於世,被稱為「基」、「Bi」等等。何以愛變了一種罪?當某牧師把同性戀等同吸毒、癌病時,有否想過,這些愛可以是純真動人的初戀片段?或者跟溫情滿載的家、體諒包容的親人連繫起來?

本月剛推出的新書《我們的同志孩子》及以下4本推介作品中,也許我們能重新認識愛如繁花,各有姿態,亦似生活,淡如流水的面貌─只要願意放下有色眼鏡,愛本無罪,也無限界。

父母子女「出櫃」記

出櫃,即Coming out of the closet,意指人們公開自己的同性戀或雙性戀傾向。這讓人聯想到一句同志常引用的話︰「一個同志出櫃,就等於將爸爸媽媽放入衣櫃。」

在《我們的同志孩子》之中,作者蘇美智走訪了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的家長組,記錄了當中9個同志家庭,焦點放在父母走入衣櫃,由探究至跟子女攜手「出櫃」的心路歷程,當中不乏否認、拒絕、憤怒、激動、抑鬱、傷心,以至慢慢接受等複雜又感人的過程。

書中描述的片段有笑有淚:有家族中的婆婆級長輩開放接受孫兒的戀愛生活,無限包容;有爸爸由自嘲中了「終身痛苦獎」到重新接受兒子,不乏黑色幽默;也有母親為女兒的坦然成長感到自豪。動人之處,不但是同志對自身及家庭的坦白,更多是上一代的智慧、忍耐及包容、親人之間無可取締的了解和接納……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脫世俗眼光的愛。

同志的常人生活

此書另一重要性,在於記錄了同志生活的真實:子女跟爸媽時而疏離、時而親密;父母對子女的嘮叨及關懷,就像尋常百姓家。如蘇美智在書中導讀所寫︰「希望『同志的父母』這個不能自決的身份,能夠成為一個溫柔的切入點,引領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全新審視同志議題,然後,重新看到同志背後的那個人─而不單單是他的性傾向。」同志也像你我,只要你願意讀,你會看到他們如常人的生活面貌。

《我們的同志孩子》

作者︰蘇美智

出版社︰三聯

評分(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

內容:此書實在地講述了同志家庭的苦與樂,當中有子女及父母的擔憂及真情流露,令人感動。對同志議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藉此書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

圖片編排:訪談形式,以第三者的角度描述同志家庭的困難,比較真實、中肯及客觀。

他們在看……

年輕作家王貽興:《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此書撇除了主流故事中,着重官能刺激的同志關係描述。作者反以優美的小說形式,講述同志邂逅以至相戀的種種情節,表現出他們如常人一般戀愛的真實一面。」

作者︰蔡康永、太陽臉

出版社︰當代世界

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文晶瑩:《lily的女性塗鴉牆:這世界,不冷酷一點怎麼撐得下去?》

「作者是香港少有打正旗號的女性主義藝術工作者,此書談及的各樣社會議題,往往從自身經驗和生活出發,說起來有血有肉。敏感題材如同性戀和迷幻派對之類就如家常便飯,平常心面對,帶點幽默,亦有反思。」

作者:劉莉莉

出版社:向陽文化

藝術家小丁:《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

「書中介紹了3位近代女性攝影師,均喜歡以裝扮自拍的方式表現自我或呈現所關注的議題,例如法國超現實攝影家克勞德.卡恩(Claude Cahun),以雌雄同體的裝扮,展現自己作為猶太新女性與女同性戀的認同。」

作者:劉瑞琪

出版社:遠流

家庭版記者Po:《邱妙津日記》

「熱愛寫作、女同性戀者、台灣作家……這是邱妙津的多重身份,她曾於90年代中期發表了重要的同志小說《鱷魚手記》,影響深遠。此書輯錄了她生前的日記,完整記錄她對生命、愛、情人、寫作的眾多想法。」

作者:邱妙津

出版社:印刻

Popopo

《我們的同志孩子》

書中以9個家庭,剖析同志的真實世界。

精神科專科醫生 曾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