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淋巴無助防淋巴癌

縱使醫學不斷進步,本港每年新增的癌症個案仍達2萬6千多宗。經過政府和傳媒的大力宣傳下,港人都警覺肺癌、乳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殺手,然而據醫生指出,還有一種常見癌症是經常被大眾忽略—淋巴癌。根據2009年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病資料統計中心顯示,淋巴癌於香港十大癌症中排名第9位,每年的新增個案比子宮頸癌還要多。面對淋巴癌,不少港人都以為通淋巴能使淋巴暢通,減低患病風險,然而西醫指出通淋巴以預防淋巴癌並無醫學根據。

淋巴系統包括淋巴組織及器官,由細管組成的網絡並且貫穿全身。它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負責運送養料、輔助血液帶動循環,同時亦肩負保護身體組織,抵抗病毒感染的責任。當淋巴細胞變壞,並在淋巴系統內的淋巴結內擴散,惡細胞便可能入侵血液甚至不同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癌症風險。

器官移植者增風險

淋巴癌分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兩種,而港人多患上後者,且發病人士普遍集中30至60歲的年齡層。據香港養和醫院血液專科醫生馬紹鈞表示:「大多數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成因不明,有可能是染色體或後天基因突變造成,或是受到EB(Epstein-Barr)及HTLV-1病毒感染,入侵淋巴細胞令其變惡,從而演變成癌症。而年紀大、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患此病機會較高,根據外國的資料顯示,曾接受器官捐贈及骨髓移植的人士患病機率亦比平常人高,所以此類患者要多加留意身體狀況變化。」

淋巴結腫脹須留意

淋巴結主要集中於頸部、液下及腹股溝。初期的淋巴癌病徵包括淋巴結無痛腫大、發燒、發冷、晚間大量流汗、全身痕癢、體重下降甚至流鼻血,而患者可能只有當中1至2項病徵,由於徵狀不明顯且無痛,故此經常被忽視。馬醫生指出:「一般難判別的病症都有可能是由淋巴癌引起,所以患者感覺身體有異常變化,應盡早求醫,因為當淋巴結腫脹而令患者有痛楚時,惡細胞很可能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病情已經去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沒有遺傳性傾向

病情輕重主要靠風險評估,淋巴癌亦有分低、中、高及超高四種風險程度,然而大眾普遍都認為低風險即等於病情輕且存活率高,但馬醫生解釋這觀念並不適宜看待淋巴癌,「病情低風險只代表淋巴瘤對身體的影響較小,但由於其細胞頑強,所以難以用藥去消滅惡細胞;相反,高風險的細胞雖分裂得快,但因為細胞活躍,故此只要對症下藥便能一舉殲滅,所以長遠而言患高風險淋巴癌的存活率往往比低風險的高。」馬醫生強調淋巴癌其實是一種嚴重病症,雖然無遺傳性及不會傳染,但大眾都不宜忽視其禍害。而且於西醫角度,坊間的通淋巴按摩無助預防淋巴癌,皆因淋巴系統只是一個交通網絡,屬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既沒有「毒」,在正常情況下亦不會阻塞,故此「通淋巴排毒抗癌」全屬謬誤。

Mar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