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一底雞蛋仔

如果有全民投票的香港小食十大排行榜,我會投雞蛋仔一票,至於咖喱魚蛋、魚肉燒賣、蛋撻、炒栗子……應該長期上榜吧!

小時候愛吃街邊大叔賣的炭燒雞蛋仔,他有兩塊像乒乓球拍那樣的夾板,兩個炭爐,一邊起雞蛋仔,然後倒入蛋漿,反幾反,放到炭爐烤,另一邊就剛烤熟,四周小孩叫嚷買多少底雞蛋仔,大叔一邊收錢一邊包雞蛋仔的。

我喜歡看大叔烤製雞蛋仔的手藝,由於慣吃剛剛烤好的雞蛋仔,無法返轉頭,現在看見凍和軟的雞蛋仔,盡量不碰。

雞蛋仔跟鍋貼和薄餅等北方人帶來的小食不同,據說是香港人原創的,體現了港人「食得唔好嘥」的獅子山下精神。

話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有個雜貨舖老闆見每次來幾箱雞蛋,總有些裂了,不能賣出。當年民風淳樸,他們不會想到將裂蛋混入好蛋一包賣掉的。

雜貨舖老闆不願浪費,但賣又賣不出去,食又食不完,最終想到將雞蛋加點麵粉,用夾板夾好,放在炭爐燒成一個個乒乓球似的,稱為雞蛋仔。

這個故事活現香港人「窮則變、變則通」的執生本領,增加收入之餘,也不浪費食物,懂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一底雞蛋仔有三十個,但我不曾買一底。童年時無錢買,有錢買時卻不見即製的雞蛋仔了。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