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r Yip建構公共回憶

設計源自生活,從事公共藝術及建築設計的葉小卡(Karr Yip)經常把香港文化、集體回憶等元素融入設計中,透過其細膩的觀察,即使是一些社區性的小事情,同樣有其保留價值,他認為設計者應該考慮到這些社區特色、文化意義,把集體回憶立體化活現人前,讓大家重見當中的意義。

正如他把馬鞍山地形搖身一變成為圖書館的閱讀角,讓兒童一邊睇書,一邊感受自然地貌;又如在泵房旁的石屎地板,加上漣漪紋理的圖案,重提大家從前澗水而行的集體回憶。Karr的最新項目乃結合創意產業、經濟、環保於一身的全球最大污泥處理廠—「屯源」,無論對屯門,以至香港整體社會都有極大得益,相信應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公共設施之一。

大學兩大調皮行徑

讀書時期,是人生中最青澀的時代,有時甚至會幹出一些瘋狂事情。原本在香港中文大學主修藝術系的Karr,讀到三年級,毅然轉讀建築系,然後一邊完成藝術系最後一年,一邊開展建築系首年課程。「藝術系三年級時修讀雕塑創作,曾追隨著名雕塑家張義學習,開始對立體設計產生興趣,而建築系既是對藝術空間的創作,同樣也很貼近大眾的創作,所以我最後以主修建築,副修藝術的身份畢業。」

除突然轉系外,以「走鬼」形式辦展覽亦是他另一調皮舉動。「大學建築系缺乏展場,要搞展覽不容易,我們在校園的公共空間搭建竹棚,變成臨時場地;因展場未經校方審批,但有關部門由接到投訴至發信禁止,往往相距一段日子,屆時展期已到了尾聲,我們又搬到別處『展覽』。」

或許竹棚場地只需約一小時便搭成,但衍生的回響卻相當深遠。臨時場地不但獲得高度讚賞,有人還在竹棚掛上寫着『謝謝』的卡紙,甚至連教授也不予責怪,反而替他大三的設計項目報名參加比賽,成功擊敗一眾碩士生。著名建築師吳享洪(Anthony Ng)是該比賽評審之一,特別欣賞Karr竹棚場地這概念。畢業後,就算Karr仍未取碩士學位,Anthony Ng仍破格聘用他。

「從Anthony Ng身上獲益良多,尤其是他教曉我工作上需要的堅持。例如與客人意見分歧,有人選擇遷就,但他認為由頭到尾的堅持有其必要性的。每個Project我都會從客人角度分析其需要,令設計符合其想法,於是你要好好解釋問題,讓他們放心把工作交給你。跟隨Anthony Ng工作半年後,他建議我愈早創業,對我幫助愈大。」Karr說。

集體記憶融入設計

有別於傳統建築師,Karr決定向本港罕見的公共藝術及建築設計的方向發展。2003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幾年來,曾參與多個政府的公共藝術項目,馬鞍山公共圖書館是其得意傑作之一。昔日的馬鞍山,是個著名的採礦地方,但時至今日,充斥着樓宇、商場,Karr決定把這些集體記憶融入設計之中,作品其後取得康樂文化事務署的公共藝術計劃比賽冠軍。

「我把馬鞍山地形的元素融入設計裏,山形變成七彩繽紛的梯級,供兒童坐着、或趴在地上看書,恍如在郊外般輕鬆自如。開館初期,館長表示大部分書籍被借光,要急急補充3倍的藏書。事隔幾年,我再次到訪該館,遇上一位老師帶領廿多位同學參觀,他讓學生逐一排列在山形設計上,恍如站在演講台上演講。人原來很神奇,懂得自行Define空間,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用法。」

環保功能利及社區

屢獲設計獎的Karr深信「設計對改善公共設施和服務發揮很大作用」,他最近參與設計的屯門污泥處理設施是又一例證。該設施命名為「屯源」,耗資50億興建,預計於2013年竣工。以生命之源—「水」為外觀主題設計概念,結合環保教育中心、室內水療池、生態水塘及其他公共休憩設施,功能廣泛又具社會意義,難怪得到屯門區議會鼎力稱讚。

「燃燒垃圾所產生的熱源,將會轉化成多個用途,如溫水、電源等,供屯門市民使用。整個設施有一半建於地底,上蓋則是公園;廠內亦設有環保教育中心,讓公眾親睹污泥處理過程。『屯源』是世界最大的污泥處理廠,讓屯門聯繫上『世界性』這字眼,有助提升其地位。功能性的物件,也可對社會帶來更多的建設性意義,把金錢用得更加漂亮。」今年創意香港策劃的「香港設計年」,以「A City Driven by Design」為口號,但願香港將有有更多富意義的設計,而不止是一幢幢無個性的屏風樓。

部分參與項目

馬鞍山公共圖書館

為馬鞍山公共兒童圖書館設計的作品「馬鞍山地誌」,讓小朋友感受馬鞍山的自然地貌,打破傳統圖書館的閱讀和交流空間的限制。這設計取得由康樂文化事務署舉辦的公共藝術設計比賽冠軍。

「屯源」污泥處理廠

設計概念為生命之源—「水」,結合環保教育中心、室內水療池、生態水塘及其他公共休憩設施,是世界最大污泥處理廠。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去年年底正式開幕的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現址為鯉魚門海濱學校,是一個保育及藝術文化中心。當中擺放了Karr構思的作品「Shadow of Plane」,藍藍天空跟這件公共藝術品相映成趣。

船灣

每逢雨季,船灣部分地區都出現河流氾濫,人們多數要澗水而行,對上一輩來說,留下了難忘的回憶。Karr在改善工程中建議用石屎做地板,加上漣漪紋理,營造河水氾濫的效果。圖為船灣改善工程的概念圖。

中國流動展覽

Karr曾參與內地的一些設計項目,如於重慶舉行的中國流動展覽,展出流動與城市在未來的面貌。

About Karr Yip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建築及藝術,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院、英國皇家美術學院修畢深造專業課程。2003年成立本地鮮有專門從事公共藝術創作的公司,致力發展跨媒體空間設計專業。

憑藉其出色設計,作品屢次獲獎,如第一屆香港創新科技署「設計智優青年設計才俊大獎」、Philippe Charriol Foundation Hong Kong Art Competition、Schoeni Prize of Sovereign Art Foundation Asian Competition,其作品於2003年更獲荷蘭《Frame Magazine》推薦為當代七個優秀設計的公共圖書館之一,並被選為《香港設計》內32個傑出設計作品之一。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