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彤私影會

「生者都在席上,而亡者在另一邊成了一台戲。事情在虛構裏成為可能,並千真萬確地發生。」摘錄自官綺雲《一個人的愛達荷》。最近戲迷都在趕電影節,落入暗黑的影院,在虛構的劇情裏,盡情投放無限幻想、感情,甚或尋求現實中得不到的寬恕與自我救贖。有感而發的藝術家何倩彤,以28部虛構的電影建構出一個如小型電影節的展覽,為電影畫劇照、設計海報及拍攝預告片,追求的是要超越真實人生─替現實常規限制了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回復原有的位置與意義。

細看展覽的中英文名,兩者意思恰巧相反。何倩彤為這玄妙的對照解畫︰「Inter-vivos,意指生者之間,即這一邊廂的我;吾友烏有,即在另一邊廂的朋友。我對電影、小說和漫畫的虛構角色有很深的感情,他們陪伴我走過不少日子,與我分享內在的生命。」何倩彤以最擅長的鉛筆與木顏色,對已逝者及虛構情景加以重塑、幻想甚至扭曲,從中可見她跟電影的種種對話思考,當中又不乏對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借題發揮」。

反諷電影節

何倩彤在作品中,一邊對大師級導演致敬,一邊卻對電影節加以戲謔。如她透過作品《茫茫黑夜漫遊》(Journey to the End of Night)向剛逝世的希臘導演大師安哲羅普洛斯致敬,當中便見對電影節的嘲諷︰「是整整17個小時的史詩,與詩……凝看深淵,卻發現深淵在回看你。不設中場休息。」看看她一邊模仿電影節書冊艱澀和故弄玄虛的介紹文字,配以她把電影節各大環節如「影迷嘉年華」、「大師級」及「前衞眼」等漂亮名目改成「影迷監你玩」、「大屍斑」及「太前衞」等嘲諷式名字,不禁讓人會心微笑。

何倩彤對電影的熱情猶如生命,有期待、喜愛、嚮往,當然也不乏失望惋惜;然而面對黑暗失落,她從沒打算以控訴或尖銳批評的方式大呼大叫,反而以黑色幽默與其抗衡,如作品《一個都嚟唔到》(The Opening and the Guests)講述一群藝術家因神秘力量而無法出席畫展開幕禮,既投射她對畫展開幕禮的恐懼,又玩味地道出她跟朋友約會常常泡湯的情況。黑色幽默、開玩笑、嘲人自嘲,也許何倩彤是為我們重塑生命的重量和真實意義。

《何倩彤:吾友烏有》

(Hong Kong Inter-vivos Film Festival)

日期:即日起至4月10日 (逢星期一至六、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10:00am-6:00pm

地點: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7室漢雅軒

查詢:2526 9019

About 何倩彤

現為全職藝術家,工作室在火炭。曾參與展覽包括:2010年個人展覽《日頭彌留》(Don't Shoot the Messenger) 和聯展《民間地圖誌》(Shifting Topography)。為電影着迷,因此其創作意念多來自電影,前兩次展覽都包括獻給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的作品。

Popopo

「一人電影節」
看電影本來是個人享受,因此展覽中只放置了一張電影院座椅。藝術家何倩彤希望藉此跟主流的電影節文化:一窩蜂購票或電影節中的市場計算唱反調。

劇照《一個都嚟唔到》(The Opening and the Guests)
一群藝術家因神秘力量而無法出席畫展開幕,投射作者的恐懼。

劇照《看另一片海》(See Another Sea)
畫作中重現希臘大導的經典電影場景,一巨大而破爛的列寧雕像在船上向觀者揮手,剛過世的導演彷彿附身其中跟我們道別。

海報《翻生花》(Double Life of Veroniky )
借用奇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內容卻換成一段已逝關係:導演高達和其繆斯女神安娜.卡蓮娜。

劇照《鍊金術》(I Shall Come Forth as Gold )
假如傷口不會復原,並且一直惡化,這會是怎樣的病態世界?何倩彤希望把此拍成電影,可惜資金有限,無法製造出斷手斷腳的特效和人們變成肉醬的結局。

何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