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冷知識

食物難啃,最多唔食,但藥物再難啃,有病的話,也不能不服。不過,大部分人對服藥常識不敏感,錯過服藥時間便於下次服雙倍,隨便以茶代水送藥,沒有水的話甚至乾吞,也不理飽肚還是空腹的服藥指示,其實藥物穩定性會因為儲存環境、服藥方法等而改變,最終影響藥效,以下十項服藥冷知識,相信有助提升大家對藥物的敏感度!

Q1:服藥應用冷水還是溫水?

A1:兩者分別不大,但若本身有咽喉痛,以溫水送藥會較舒服。不過,要留意如果以較熱的水吞服,患者或因水溫太熱而沒有飲足夠水分,以為已經吞服,其實可能仍黏在咽喉或食道,而未能送到胃部,特別是膠囊藥丸有可能因熱水而溶解,黏在咽喉,不上不下,所以此類藥物以冷水服用較合適。

Q2:何以不應以茶、果汁或汽水服藥?

A2:這些飲料的酸鹼度不同,用以送藥,可能令藥物在不適當情況下溶解,並影響血液對藥物的吸收,但在不影響藥物穩定情況下,外國亦有藥劑師建議以果汁或茶送服藥物,主要因為藥物味道難以忍受,故以有味道的飲料吞服,但整體而言,還是以清水最適合。

Q3:為何服藥後不宜飲酒?

A3:以收鼻水藥(抗組織胺)作為例子,此藥會令人瞌睡,若再加上酒精,會令患者更頭暈,影響日常生活或駕車;此外,若病人本身有酗酒問題,他們的肝酵素過分活躍,令藥物拆解更快,使藥物在血液中的循環減少,換言之,會影響藥物在血液中的吸收,影響藥效。

Q4:父母為讓小朋友容易吞服,會將藥物混和牛奶,是否適合?

A4:由於牛奶本身含有鈣,當跟個別藥物(例如抗生素)混合後,會成為結晶體,不能溶解,最終達不到藥效。

Q5:為甚麼有時要飽肚服藥,有時要空腹呢?

A5:消炎藥或止痛藥,多數要飽肚服用,因為此類藥物容易傷胃,會令胃部不適,而飽肚則可為胃部提供保護作用,相反,有些藥物要空腹吞服(至少空腹2小時),因為此類藥物混合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當中包括骨質疏鬆藥,除了要飯前服食外,更要站立或坐直服用,服後不能立即臥床,否則藥物難以在食道拆解,達到功效。

Q6:為甚麼胃藥要咬碎服用?

A6:但凡中和胃酸的攜帶藥物,都較接近鹼性,一般胃藥有藥片或水劑狀兩種,水劑狀其實最為有效,但服用不方便,而胃藥片則較普遍,咬碎服用時能更快達到藥效,反而整片吞服,會影響中和胃酸的速度。

Q7:錯過服藥時間,能否於下次服藥時進食雙倍分量以「補償」?

A7:無論甚麼時候,都不宜同一時間服用雙倍分量的藥物,因為服藥時間要平均。假設服藥時間為中午12時,患者於1小時後才記起,這時吃回12時那一次的藥物分量,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在3小時後才記得,由於太接近第二次服藥時間(約4時),故建議患者於4時才服藥,就當少吃一次,也不能「打孖」上。

Q8:藥物儲存於雪櫃最佳?

A8:除非是胰島素或某些指定藥物,必須保存低溫狀態,才應儲存在雪櫃內,否則,一般藥物只要存放在室溫及陰涼地方即可,因為藥物會受溫度及濕度影響,若於雪櫃「出出入入」,溫度及濕度都會改變,甚至有水氣,影響藥物穩定性。

Q9:藥片、糖衣或膠囊設計跟藥物功用有何關係?

A9:無論是藥片還是膠囊,甚至糖衣包裝,其實都經過小心設計,以保持藥物的穩定性。傳統藥丸是沒有任何膠囊或糖衣包裹,至於新藥物則有糖衣或薄膜包裹,可避免藥物直接黏貼食道,又或藥物本身難以吞服,以糖衣包裹更易入口,同時亦可保障藥物穩定性;至於膠囊藥丸,其實是以魚膠粉作外殼,其作用有二種,第一種是作為容器,令藥粉在吞服後漫漫滲出,第二種是作為「筲箕」,以控制藥粉均速釋放,確保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的穩定性。

Q10:令人瞌睡的收鼻水藥物比較有效?

A10:很多醫生處方收鼻水的藥物,其實都是抗敏感藥,其副作用是令人眼瞓和減少分泌,因而有收鼻水的功效。但近年新一代抗敏感藥的副作用大減,減低了瞌睡的感覺,但收鼻水的功能亦減少,因而令患者有以上的推論。

鳴謝:屈臣氏藥劑師丘方彥

Rache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