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打米通

農曆新年前,不少人都會親自入廚,炮製蘿蔔糕、角仔或年糕等應節食品,用來送給親友應吓節。自家製的味道是否好吃,實在要看下廚者的功力,不過當中一份心意,是坊間現成品所沒有的。

自出娘胎,我就住在北區一條偏僻小村內,家家戶戶都是住了幾代的「鶴佬人」,大部分都是自己人,每逢過時過節都非常熱鬧,尤其是農曆新年。踏入農曆十二月,婦女們就會在村內的大小角落「打米通」,猶如小工場一樣。

米通是我們必備的賀年食品,通常三幾戶夾份一齊打,送禮兼自用。「打」,在鶴佬方言中可以指「整」的意思,而米通其實是炒出來的,當中工序繁多。米通中的米,要預先用水滾一滾,再曬乾備用,又或者可以用生米粉代替。而打米通會用燒柴的大大個瓦灶頭,再加上巨型大鑊及一些專用工具。另外,曬乾的米或米粉,用幼鹽炒成脆米,花生亦用鹽炒熟,起衣後微微壓碎,將黃糖及麥芽糖煮至起膠,加入脆米和花生,快手炒至均勻,起鑊後倒在大而扁的藤筲箕上,推至均勻及壓實,再切成小塊。

記得小時候,我總喜歡站在一旁看人家打米通,期待她們切好後將頭頭尾尾的米通碎給我們小朋友吃,因為新鮮製成的米通又香又脆,仍然微暖的糖膠還帶點煙韌的口感,一試難忘。自家製的米通金黃香脆,甜中帶少少鹹味,入口脆卜卜,啖啖花生香,而最重要的是當中的人情味。

Mani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