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人窮而後工

內地記者問我這幾年來一直不停寫,一年推出十多本著作的動力是甚麼。我認真想了一會,卻竟然想不到為甚麼。或許,對一輛火車來說,它不會想自己不斷向前的動力是甚麼。是因為柴油推動?電氣化的威力?還是要努力趕上其他磁浮列車的速度,銳意要跟它們一較高下?

對我這輛不懂得停下的火車頭來說,全速前進,只因為真正的目的地太遙遠,才不得不拚命追趕,夙夜匪懈—又也許,我根本連回想這個問題的時間,都騰不出來。

類似的問題曾經拿來問大導演王晶先生。晶哥跟那記者說,所有的好作者都必須是窮鬼,因為只有窮鬼……才會準時交稿。我聽了哈哈大笑。因為貧窮,也因為憂忿,才能真正體會民間疾苦,懂得生命的荒涼,不管寫的是笑話還是感動人的童話,同樣需要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世上有甚麼嘴臉比一個窮鬼看到的更立體、更真實、更難忘?

文窮而後工,人亦然。沒有吃過苦、捱過窮的,都不可能寫出超越自身的出色作品,也不可能不停寫下去。無怪乎那些成了名賺大錢地鐵也不坐開始出入酒店Coffee Shop的創作人,離群眾愈遠,愈寫愈虛,愈寫愈不好看,他們的收入跟文字水準總成反比。

旁觀他們的墮落,對那些努力寫卻仍然得不到應有回報的默默耕耘者來說,已經是他們唯一的自我安慰。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