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ies' Notes:愛屋及烏的乾炒牛河

“因為愛屋及烏,我吃下了人生第一碟乾炒牛河,並成為忠實粉絲。”

自幼在外國唸書,至中學時期,才回港與住在屋邨的外婆同住。從那時開始,我才有機會品嘗到魚蛋、菠蘿包、粥粉麵飯等港式美食,然而對於那碟烏卒卒的、油淋淋的乾炒牛河,我卻不感興趣。直到18歲那年,身邊出現了一個超愛吃乾炒牛河的人,因為愛屋及烏,我吃下了人生第一碟乾炒牛河,並成為忠實粉絲。

後來結伴吃乾炒牛河的換上了別人,但心裏還是不時想起那個令我懂得欣賞乾炒牛河的人。每一次吃,都會想起他說:「乾炒牛河的配料簡單不花巧,牛肉、河粉、銀芽、韮王、葱段,還要記着,那些在河粉上灑了芝麻,或者用蛋絲做點綴的,都是現代化裝飾,不夠正宗。除了食材要跟足傳統外,炒製的方法及醬料也很重要。首先河粉要用百分百米漿蒸製而成的,做法有點像蒸腸粉,但米漿的厚薄度要適中,最好約1厘米寬、1毫米厚,如此,炒起來便可輕易沾上醬油,香味自然特別重。至於醬油,不同的店子有自家配方,主要用來上色,因此味道不會太鹹。而另一主角牛肉亦很講究,有人會用牛冧肉,貪其幼嫩、香滑、夠肉味,每塊切成厚度和大小相若,再用糖、鹽、豉油、生油及大量水分醃一晚至入味,由於沒有加鬆肉粉、梳打粉,吃起來仍然口感十足,最後配合師傅的手藝,一碟火候、鑊氣十足的炒牛河便成了。」多年後,每次吃乾炒牛河,我都會想起他留給我的美好回憶。

Food Quotes

"One should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Cicero, Rhetoricorum LV

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