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充大頭

日本人做事追求精準,例如快餐店會以電子磅來量一碟飯的飯量,新幹線列車停站時跟指定位置僅相差幾厘米,但故意放棄精準的場合也是有的。

已結束的9月份相撲賽季舉行至第7日,那天是周末,舉行賽事的國技館內高掛「滿員御禮」旗幟,本來可容納11,000名觀眾的會場賣剩了接近2,800張門票,75%的入場率也敢稱做滿座。

日本相撲協會宣傳部對此的回應是:「滿員沒有特定基準。」現任相撲協會理事長則暗示,「滿員御禮」的旗幟只不過是吉祥物,用來「沖喜」的。

在02年,相撲比賽曾連續三年沒掛出「滿員御禮」,當時以入座率95%作基準,賣票超過此數就算是滿座。

後來為了「沖喜」,增加觀眾欣賞的熱情,在03年,當時的相撲協會理事長公布將基準調低至88%,到了今天,卻變成無基準可言。

踏入今年,相撲連番受到比賽造假醜聞、特大天災及市道不佳這些問題困擾,嚴重影響門票銷情。

在9月份賽季首周,每天門票平均只賣出5成,相撲協會漠視傳統基準,宣稱滿座,明顯是為了救亡。

要成為相撲手,身高的最低要求是1.73米,聽說曾有身高僅差一點的人接受手術在頭頂植入矽袋,或在量高前用硬物敲腫自己的頭,以求達標。

這種「充大頭」精神恰似相撲協會今次的做法。

藍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