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糭葉

最近不知食了多少隻糭子,有些是糭子禮券換的,有些是親友包裹的,後者美味得多。

小時候見母親跟朋友在農曆年前自製賀年食品,不明白她們為何不包糭,只有一個鄰居婆婆會包。早在端午節前,婆婆會用盆浸糭葉,據說是竹葉,現在有人用荷葉、蕉葉以至我不懂分辨的葉,此乃後話。無論用哪種葉,還要加鹹水草一起浸和烚一遍的。

兒時只能吃爸爸買回來的鹼水糭和鹹肉糭,爸爸在端午節早起,為全家蒸糭,再用鹹水草代替刀,將糭子分成幾份。我只吃鹹肉糭,爸爸發現後,就要我食兩件鹼水糭的。現在想來,很久沒有再吃鹼水糭了。

近年的糭子多有乾瑤柱,肥肉少、蛋黃乾,配料增加了,卻沒有記憶中的糭子美味。

許多人習慣將糭子放在碟上食,我不用碟的,以糭葉承載即可,不必多洗一隻碟啊!

古人沒有保護環境概念,只是物資短缺,加上對大地感情深厚,樂於愛護環境,惜物惜福。

上古時代以石頭為器皿,後來將樹葉和植物變成煮食和包裝工具,古人先用樹葉包裹食物,才發明布和竹籃吧!

要糭葉夠新鮮和講究,食糭時才感受到糭葉的味道。然而,我們實在吃了太多人工食物,許多天然材料有添加劑,連糭葉都浸過化學品,獨特香氣早已無迹可尋。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