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筷

中國人食飯,餐桌上一定要有筷子,它是手指的延伸,穩妥傳遞食物;一雙筷子,巧妙地應用了槓桿原理,輕易做出夾取、運送、拆取、分割食物等動作,設計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大大的智慧,起筷,點止食飯夾餸咁簡單!

Q1:筷子有助收身?

A1:對!利用筷子,由小腿背的底部開始,像壓平麵粉般向上推,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紓緩雙腿浮腫。另外,英國女作家Kimiko Barber曾於著作《筷子飲食》(The Chopsticks Diet)中稱,使用筷子進餐,能夠減緩進食速度,而且飲食的分量變少,有助減肥。不過,小記認為這做法只是對不熟習用筷子的外國人有效。

Q2:銀筷子真的可以用來試毒?

A2:對!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砒霜,當中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會跟銀的表面產生化學作用,形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所以有銀筷子能試毒之說。不過,現代生產的砒霜已經很純淨,就連其他毒藥如亞硝酸鹽、老鼠藥等亦不含硫,所以難以再用銀筷子來試毒。

Q3:一次性的木筷子一定衞生嗎?

A3:錯!早前有環保團體化驗不同的筷子樣本,發現部分即棄筷子,即使經過防腐劑處理,仍然布滿霉菌,部分更出現防腐劑含量超標的情況;人類進食霉菌後,有機會令口腔感染,若霉菌進入腸道,更會引致肚瀉、肚痛等徵狀。

由快而筷

中國古時稱筷子為「箸」,又稱「狹」或「筯」,不過,於明代時,一些船家和旅客忌諱於「箸」與「住」同音,有「停住」的意思,不吉利,便將「箸」改稱為「快子」或「快兒」。及後人們因為快子多為竹所製,便改稱為「筷子」。

三國筷論

中國

上佳的中國筷子是要拿起來方便、不容易滑手,放在桌上不會滾轉,而且「入口」處光滑圓潤,用起來不傷唇舌。

特徵:長方體或圓柱體,尾部略細。

日本

通常以木製成,因為日本人多吃魚片等片狀食物,名稱沿用中國古語「箸」,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日語稱為「菜箸」。

特徵:較短而尖。

韓國

古時的韓國皇帝會使用銀筷子,後來為方便隨時作戰,所以改為鐵造,再演變成以不銹鋼製造。

特徵:不銹鋼製,扁而長。

起筷小禮儀

檢骨筷

不應將食物透過筷子傳遞予別人,好像仵作檢骨一樣。

香燭筷

將筷子插於飯上,感覺像香爐,視為不吉利。

刺刀筷

將筷子當叉刺穿食物,不合禮儀。

推撥筷

用筷子推撥或將碗碟拉近自己,屬於不禮貌。

口含筷

將筷子像波板糖一樣含着,再夾菜時便不衞生。

Ivy

中國上佳的中國筷子是要拿起來方便、不容易滑手,放在桌上不會滾轉,而且「入口」處光滑圓潤,用起來不傷唇舌。特徵:長方體或圓柱體,尾部略細。

日本通常以木製成,因為日本人多吃魚片等片狀食物,名稱沿用中國古語「箸」,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日語稱為「菜箸」。特徵:較短而尖。

韓國古時的韓國皇帝會使用銀筷子,後來為方便隨時作戰,所以改為鐵造,再演變成以不銹鋼製造。特徵:不銹鋼製,扁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