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 愛給力

講理想不切實際嗎?請看看這位80後追尋夢想的經歷︰譚利力,剛於非洲贊比亞完成為期半年的救援項目,並非出身傳統中產家庭,學業成績也非出類拔萃之輩;在起跑線上處於中游位置的她,憑着耐性與決心,完成人生首個目標—加入無國界醫生。

目標......

譚利力成材之路帶點反傳統,於初中時看過一個有關無國界醫生人道醫療的電視節目,了解到第三世界國家是被遺忘的一群,較香港或其他已發展國家更需要醫療幫助,故她決心要成為無國界醫生的義務人員,而不是社會主流價值中「人工高」、「中產」的醫生或護士;哪怕有人認為她偏向苦中行,她卻堅決要踏上這條大愛之路。利力預科畢業後便修讀高級文憑,之後再到澳洲繼續升讀醫護學士,成為註冊護士。為了完成理想,利力要做的可真不少,包括在大學期間考取獎學金到美國進修英語;大學畢業後,再於澳洲「儲備」2年內外全科醫護工作經驗,更立即申請成為無國界醫生,而為了可以隨時出發到海外服務,等待期間更只選擇臨時工作,為踏上征途作最佳準備。

實踐......

經過前前後後共12年的等待,利力去年終於有機會到非洲贊比亞山區,參與志願服務,負責一項非緊急救援的愛滋病項目,主要負責如何保持藥房溫度、監測害蟲及處理由歐洲運來的藥物,亦需到當地政府醫院跟進由無國界醫生轉介的病人;另外亦負責感染控制,到醫院和山區的診所作評估,與其他志願人員準備訓練教材,以教導當地醫護人員。她說:

"我們最希望見到的,是無國界醫生可以完全撤離該區,意味着當地醫療體系已得到改善。"

於當地半年間,利力需要與來自英、美、韓、法等志願人士工作,她不諱言各人口音相當「聯合國」,需要時間適應。「最令我感慨是看到當地醫院的病床普遍沒有床褥,即使有床褥亦已損爛,更多的是病人坐在地上等待輪候,足見當地的醫療設施是那麼的缺乏。」

感受......

利力與一般80後明顯有很大分別,為理想前進,哪怕期間會碰到挫折,也曾對自己的堅持懷疑,但明白到追尋理想的過程、經歷與別人不一樣,才會有不一樣的得着。說到她的小小座右銘,她說「相信自己」及「耐性」是不能缺少的元素,「耐性就如配製鑰匙,若是心急,配出的鑰匙就不能打開想開啟之門。」筆者笑指她不太像香港一般80後,她認為︰

"其實並非70後或80後的分別,做事與年齡無關,要訣是:每做一件事時,過程中能否抱着學習的心,勇於嘗試。 "

了解到發展中國家生育條件先天不足,剛回港約一個月,利力已決定要再向專業資格進發,成為一名助產士,再協助發展中國家婦女,將生命延續。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

基本要求為於有關專業範疇,至少有2年的工作經驗,如有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救援工作的經驗更佳;語言方面,必須操流利的英語或法語,亦要有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以面對瞬息萬變的救援環境。現時,無國界醫生每年於亞洲區招募約120名志願人員,到發展中國家進行醫療服務。

譚利力Profile

土生香港80後,大學醫護系畢業,現為註冊護士。去年首次踏足非洲贊比亞參與無國界醫生救援項目。

Jackie C

志願人士來自英國、西班牙、菲律賓、美國、韓國、肯尼亞、法國等地,與不同國籍人士相處,令利力(左二)得益良多。

具醫護經驗的利力,服務範圍包括照料不同膚色的病人。

利力在贊比亞山區,服務有需要的病人。

日常工作包括處理藥房溫度、監測害蟲及由歐洲運來的藥物,充當醫院大後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