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聰明葉

有次聽學生問我洋紫荊的英文是甚麼,幾乎被考起,我僅僅識讀識寫作Bauhinia。回家上網再查,才知現在的學名是Bauhinia blakeana,看多兩次都記不住,相關網頁有其命名的詳盡解釋。

讀小學時,我經常跟同學由又一村走到花墟一帶遊玩,香港的窮人跟有錢人住同一區,讓我從小認識富貴生活,但不會羨慕或妒忌的。走在高尚住宅區,不時嗅到飄來的清新花香,最熟悉的是雞蛋花。

我們會在花墟公園採摘植物,就算不守法都過了追究年期,小朋友切勿這樣做了。我們知道夾竹桃有毒,不會碰,但會摘大紅花,倒轉花蕊來吸花蜜,只有一點甜,間中發現有蟻,嚇到扔掉的。我最喜歡四處檢拾地上的樹葉,間中摘樹上剛長出來的新葉,夾在書裏做書籤,採用最多的是洋紫荊的葉。樹葉原是對摺的,攤開的形狀像蘋果,有人認為是心形,但我覺得似屁股多一點。當然,小孩不應有粗俗聯想的,公開說的時候,當然不會叫它屁股葉,只管跟大家叫聰明葉,儘管不知道這葉如何聰明。

首株洋紫荊在1880年由洋人於香港發現,是雜交下的品種,世上首次記錄的新樹。這種無法自然繁殖的植物在1965年成為香港市花,跟紫荊完全不同。洋紫荊有聰明葉,紫荊沒有。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