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得好夢遊自然少

當家長發現孩子不專心,都會斥責他們神不守舍在夢遊,原來夢遊症確實最常見於小朋友身上,往往從幾歲起就開始出現,普遍來講這問題不帶傷害性,但過往亦曾有小孩因夢遊而導致損傷,家長們如察覺子女有類似行為,就緊記做好家居安全措施。

夢遊症是指患者在睡眠過程期間,在半夢半醒下做出一些簡單活動,如起床、行走等行為。由於發生時患者正處於深層睡眠、又尚未完全清醒的狀態,並非如坊間所言在夢中發生,故學理上稱之為「睡行症」。

偶爾出現屬正常

小朋友出現夢遊其實絕不稀奇,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代表方日旭醫生表示:「小朋友有夢遊十分平常,有外國研究指百分之十至十二的兒童,都試過有一至兩次的夢遊情況。其實當孩子懂得行走開始就有機會發生,較常見的是於幾歲出現,但至十多歲時就會自行停止,成人夢遊則較為少見。」

其實夢遊患者的意識並不在清醒狀態,卻會做出看似有目的的行為,例如起床行走、上廁所,而往後多能自行走回床上繼續睡覺,不過第二朝醒後卻對早前的事件毫無印象。「夢遊期間的活動大多不會具有傷害性,當然亦有人因四處行走而導致損傷的例子,但並不多見。另外,睡行症通常出現在睡眠的前三分一的深層睡眠期,即入睡後一、兩個小時左右開始,若家長們不放心,可於該段時間多加留意。而一般來說,患者不會經常出現夢遊,但亦無特別標準說明何謂頻密或有問題,假若家長觀察到孩子出現夢遊的次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向,可先向家庭醫生求診,如往後發現出現非典型性情況,便應詢問專科醫生意見,詳細了解情況。」方醫生說。

良好睡眠減發病

夢遊尚未有確實成因,但方醫生指情緒過分興奮、緊張、睡眠質素欠佳都容易令患者夢遊:「譬如小朋友日間玩得太過興奮,晚間仍處於緊張狀態,又或早前睡眠不足或過度勞累,第二晚入睡時較易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都容易出現夢遊現象。此外,部分小朋友在發燒期間亦較易有夢遊,因為其時身體會產生一種稱為IL6的物質,會導致深層睡眠,增加夢遊機會。」

方醫生又表示,倘若夢遊未有對兒童生活造成太大困擾,家長亦毋須過分操心,亦不必強行當孩子夢遊期間把他弄醒,反而應循孩子的生活習慣入手改善,並做好家居安全措施,避免患者夢遊時受傷。「首先,可以安排孩子於固定時間睡眠,培養良好的作息規律,睡覺前亦盡量讓孩子冷靜下來,避免在緊張狀態入眠。其次,大家亦應注意家居環境安全,小心門窗,並將利器或危險物品鎖好,減低孩子夢遊發作時造成損傷。此外,如小朋友正在發燒,睡前也可先服用退燒藥物。」

Olivia

家人若出現夢遊情況,不用過分緊張,做好家居安全措施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