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考古1公里

從未想過,香港首條文物徑這麼就腳,一出西鐵天水圍站即達,而香港現存最古老、歷史超過600年的古塔聚星樓,第一時間已出現眼前。古塔只屬屏山文物徑眾多古蹟的其中一件,1公里長的文物徑,由多座特色古蹟串連而成,叫人重新認識天水圍的豐富內涵。

景點豐富的文物徑,沿途古蹟眾多,包括鄧氏宗祠、洪聖宮、楊侯古廟、上璋圍,覲廷書室及古井等,至少花兩個多小時才可看遍。

鄧氏宗族根據地

未展開旅程前,先提提各位,每個景點之間的路徑指示甚不明確,有些景點指示牌的位置更頗為隱蔽,不時要向村民問路,為今次旅程增添一點尋寶味道。問路時稱呼村民為鄧生、鄧太、鄧小姐等,準沒有錯,皆因屏山正是鄧氏的根據地(香港新界5大家族),古蹟都是鄧氏宗族古今的活動場所,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便居於坑尾村。翻查資料後更發現,屏山鄧氏宗族是黃帝的後裔,早在12世紀已在屏山繁衍。

聚星樓起步尋寶

文物之旅可由聚星樓開始,據聞這座13公尺高的古塔,是鄧族的風水塔,有擋北煞、鎮水災之用;塔頂供奉文曲星,象徵後人有握筆之權,怪不得鄧氏歷代人才輩出。步行不久便到達仍有人居住的上璋圍,由於是民居地帶,遊客最好止步;繞過古井,便到達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楊侯古廟,據聞侯王是宋末功臣楊亮節,因保護宋帝而捐軀,從廟前的菩薩陣看,便知侯王深受村民景仰。入過古廟參拜繼續行程,不久便到達整條文物徑最宏偉的中式古建築,屏山鄧氏宗族的總祠堂—鄧氏宗祠。

英式差館文物展

此外,述卿書室是今次考古之旅最大驚喜之一,除了因為位置極度隱蔽外,其結構也相當有趣,宏偉大門前是兩排樓梯,氣派堂皇,可惜正廳已於1977年拆卸,只有前廳保留下來。好戲總在後頭,位於小山丘上的鄧族文物館,前身是屏山舊警署,奶白色拱門滲出英式殖民地色彩,不少人也在此拍夠沙龍、賞夠天水圍全相,才結束旅程。

宗祠書室搞活動

鄧氏宗祠是座三進兩院式的宏偉建築,已有700多年歷史,是新界最具規模的古建築之一,無論橫樑及屋脊均有美輪美奐的建築細節,如雕花及吉祥圖案,至今仍是鄧氏宗族的重要活動場所,每逢祭祖、新春及重要節慶,鄧氏鄉親父老都在此聚首一堂。

經過華嫂餐廳往前行,便到達書香滿溢的覲廷書室,顧名思義,正是古時的卜卜齋。但書室也兼負祭祀、飲宴及舉行會議的功能,古色古香的木雕屏風,叫人百看不厭。毗連的清暑軒,是鄧族招待貴賓之地,雖然面積不大,卻處處精雕細琢,無論是精緻的窗花或雕樑,都反映出當時工匠的精湛技藝。

考古路線圖

屏山文物徑

前往方法:乘西鐵至天水圍站下車

網  址:www.pingshan.com

Seine

述卿書室前廳地點隱閉,但值得留影。

聚星樓設有文物徑地圖,最好仔細參詳後才展開考古之旅。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最老的古塔,也是鄧族的風水塔。

楊侯古廟已有數百年歷史,內裏供奉曾為宋帝捐軀的宋末功臣楊亮節。

廟前放滿菩薩及關公像。

文物館內展出昔日居民的舊物,包括這張古床。

透過圖片可了解屏山古建築的結構特色。

鄧族文物館前身是屏山舊警署,充滿英國殖民地色彩。

鄧氏宗祠每逢節慶及祭祀,必定擠得水洩不通。

覲廷書室是古時的卜卜齋,一直運作至二次大戰前。

橫樑雕滿吉祥圖案,值得抬頭仔細欣賞。

書室毗鄰的清暑軒,曾是招待貴賓之地。

窗花的精緻雕工,現今難尋。